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24篇
  免费   4008篇
  国内免费   2540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599篇
妇产科学   216篇
基础医学   3216篇
口腔科学   1086篇
临床医学   5356篇
内科学   4573篇
皮肤病学   505篇
神经病学   1796篇
特种医学   2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5127篇
综合类   1089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4545篇
眼科学   603篇
药学   5046篇
  47篇
中国医学   3768篇
肿瘤学   268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848篇
  2021年   1418篇
  2020年   1345篇
  2019年   920篇
  2018年   1044篇
  2017年   1259篇
  2016年   1128篇
  2015年   1962篇
  2014年   2676篇
  2013年   3202篇
  2012年   4667篇
  2011年   5165篇
  2010年   4169篇
  2009年   3597篇
  2008年   3717篇
  2007年   3377篇
  2006年   2900篇
  2005年   2288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302篇
  2002年   1006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2.
通过分析中国马拉松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频率分布特征,探讨其作为杰出耐力基因标记的可行性。选择我国马拉松健将、国际健将级运动员26名作为马拉松运动员组,汉族学生216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测定。结果显示: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15名国际健将中无一DD型纯合子,提示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纯合子DD型频率低下是其ACE基因多态频率分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3.
INTRODUCTION: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in health sector was decentralizedfrom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to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s. It was argued that a decentralized system without effective transfer payment mechanism has pushed the poverty area to more disadvantaged positi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24.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4例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24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0mm,平均(1.21±0.39)mm;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9例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生态环境特点极为相似,荒漠、半荒漠草地类型占草原面积的首位。由草原研究所派出的科技交流团,先后考察了哈国荒漠草地现状与改良利用情况,就优良旱生牧草新品种选育和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模式达成技术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26.
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结节69例(76.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1%),团块影31例(34.4%),磨玻璃影39例(4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3%),小叶间隔线58例(64.4%),纤维化17例(18.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8.9%)、条索影5例(5.6%)、蜂窝影4例(4.4%),空气潴留3例(3.3%),支气管狭窄8例(8.9%),胸膜改变42例(46.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2种及2种以上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2%),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治疗后随访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0例(0/2)。结论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7.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8.
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时间与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例患者获平均(3.2±2.5)年(1~11年)随访。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骨折内固定失败6例,骨折周围再骨折2例,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年龄是引起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还与骨质情况及内固定技术有关。本组16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坏死率为13.8%。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主要是骨折类型,其次为骨折复位情况。结论①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对多。②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③内固定术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坚强牢靠,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平阳霉素及糖皮质激素与激光联合治疗儿童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和评价平阳霉素及糖皮质激素与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采用平阳霉素及糖皮质激素与激光联合治疗儿童颌面部血管瘤78例,瘤体面积0.4cm×0.8cm~5.0cm×8.0cm。7~10d注射一次平阳霉素配制液,剂量为0.5mg/kg,3~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总量不超过40mg;小于6岁的患儿配合口服强地松;最后联合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后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88.46%,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及糖皮质激素与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72年Druskin等首次报告1例颅脑火器伤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后,脑外伤所致凝血紊乱(或称凝血病,coagulopathy)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现已明确,凝血紊乱是脑外伤常见并发症,是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颅脑损伤激活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及其随后发生的纤溶亢进可加重脑损害,影响预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凝血紊乱、迟发性颅内血肿之间以及凝血紊乱与不良预后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一、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