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4篇
  免费   3276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耳鼻咽喉   214篇
儿科学   662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2141篇
口腔科学   528篇
临床医学   3865篇
内科学   2473篇
皮肤病学   408篇
神经病学   587篇
特种医学   1273篇
外科学   3072篇
综合类   9360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3993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3878篇
  42篇
中国医学   3355篇
肿瘤学   1566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1058篇
  2021年   1259篇
  2020年   1083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868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1228篇
  2014年   1645篇
  2013年   2049篇
  2012年   2950篇
  2011年   3215篇
  2010年   2892篇
  2009年   2624篇
  2008年   2763篇
  2007年   2611篇
  2006年   2315篇
  2005年   1865篇
  2004年   1297篇
  2003年   1083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812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肺的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原发于气管大支气管的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表现出低度恶性。综合文献研究报道 ,肺的粘液表皮样癌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点 ,我院近年来遇到 2例 ,都经手术病理证实 ,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以期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例 1 患者 女 ,37岁。随访 4 4个月 ,低热、咳嗽 10余日来我院就诊 ,胸部CT发现左下肺炎症 ,行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 ,2周后复查胸部CT示两肺正常 ,炎症完全吸收消失 ,未见明确肿块影。 1周后再次出现咳嗽 ,予纤支镜检查 ,见左下叶支气管新生物 ,连续 2次活检不能定性。后…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ER2/neu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SYBR GreenI实时定量RT-PCR(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经2.0μmol/L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细胞(16HBE-T)与对照DMSO溶剂组未恶性转化细胞(16HBE-N)之间HER2/neu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两组细胞内HER2/neu蛋白表达定位分析。结果经几种不同方法检测反式BPDE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HER2/neu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溶剂组细胞(16HBE-N)表达显著升高(P<0.05)。HER2/neu蛋白定位在胞膜。结论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存在HER2/neu表达增高,其可能与原癌基因HER2/neu被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山楂叶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阐明山楂叶原花青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使用山楂叶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干预;酶反应动力学法测定细胞LDH漏出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观察药物疗效;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匀浆MDA含量,羟胺法测定细胞匀浆SOD活性,对药物的治疗机制做进一步探讨.结果:24~60 mg·L~(-1)的山楂叶原花青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LDH漏出(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提高受损心肌细胞活力(与模型组比较,24~48 mg·L~(-1)各剂量组均P<0.05,60 mg·L~(-1)组P<0.01),降低心肌细胞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提高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24 mg·L~(-1)组P<0.05,其余均P<0.01).结论:山楂叶原花青素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样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它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山楂叶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96.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4种鹿藿根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溶物)的抗生育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每组10只。各组药物浓度均为1%,雷公藤多苷为0.1%水溶液。每次0.1ml/10g,灌胃,1次/d,连续给药,共11周。在用药10周后,一对一雌雄合笼交配1周。分笼10d后处死雌鼠,观察妊娠率、活胎数、死胎数。11周后处死雄性小鼠观察附睾精子、附睾及睾丸病理变化情况及血清睾酮含量测定。结果:连续用药11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妊娠率下降,其中水溶物组最为明显(P<0.05)。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和水溶组精子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观察鹿藿根提取物对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影响不显著。各提取物组血清睾酮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乙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的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分别0、(5.3±1.5)、(2.6±1.7)、(2.9±1.2)、(2.2±0.9)、(2.1±1.0)分。结论:4种鹿藿根提取物均有抗生育作用,但水溶物作用更强且对睾丸组织及睾丸生精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
腹茧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出生后被他人领养,喂奶粉长,入院前2~3年无明显原因自觉腹胀、腹痛,伴恶、呕吐。在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阑尾炎”,经治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年2~3次,病程致相同,经多家医院诊治,拟诊为阑尾炎、肠梗阻、核性腹膜炎等,行禁食、补液、抗炎等相应治疗好,但始终未能彻底治愈。7d前腹胀、腹痛再次发作,吐有胆汁,不能进食当地治疗无效于2002年1217日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8次/min。营欠佳,消瘦,腹部中度胀气,触之揉韧感,无固定压部位,无腹水征,可闻及高调肠呜音。血常规:BC13.7×109/L、GRA0.78,血沉:3…  相似文献   
99.
付璟 《西南军医》2007,9(4):11-12
目的观察WGL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分为治疗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病治疗仪;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三疗程共45天(每疗程15天),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对最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较前均有好转,但治疗组起效快,疗程明显缩短,疗效好,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F-Z液与HC-A液对内皮细胞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C-A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何长民等)与上海市中心血站(刘书元等)在Ross溶液基础上加以改良而成,经过约20年的肾移植临床应用,获得广泛的肯定。但HC-A液对于肝脏、胰腺和心脏的保存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笔者对其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命名为F-Z液,下文就是在内皮细胞水平,对两者的保存效果进行比较的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