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56篇
  免费   3318篇
  国内免费   1977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662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2202篇
口腔科学   545篇
临床医学   3930篇
内科学   2499篇
皮肤病学   419篇
神经病学   601篇
特种医学   1283篇
外科学   3125篇
综合类   9566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4073篇
眼科学   334篇
药学   3950篇
  44篇
中国医学   3416篇
肿瘤学   1609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1074篇
  2021年   1272篇
  2020年   1096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632篇
  2017年   882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1259篇
  2014年   1687篇
  2013年   2096篇
  2012年   3039篇
  2011年   3306篇
  2010年   2946篇
  2009年   2695篇
  2008年   2825篇
  2007年   2651篇
  2006年   2375篇
  2005年   1897篇
  2004年   1315篇
  2003年   1087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 ET- 1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 MCAO再灌注模型 ,并用地高辛精标记 ET- 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及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0 .0 5 ) ,两组大鼠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和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脑区 (P<0 .0 5 ,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脑组织 ET- 1基因的异常表达 ,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脑缺血诱导的ET- 1基因的表达 ,可能是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48例易性癖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易性癖患变性手术的心理状态。方法:对48例易性癖患行变性手术前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有效的心理护理能进一步改善变性手术患的心理状态,促进易性癖患心理康复。结论:针对易性癖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不良心理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制备鼠抗大肠杆菌CD多克隆抗体,方法:亚克隆CD基因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和pBV222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诱导表达并纯化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通过重组质粒的酶切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成功地表达和纯化出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成功制备了鼠抗CD多克隆抗体,并用6his-CD和GST-CD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抗体的正确性,结论:应用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体内外CD基因的表达,为临床前和临床上深入开展CD基因的生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4.
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MRS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64株葡萄球菌标本,对其耐药标志基因mec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基因femA增后应用压电传感器阵列进行检测,并以PCR电泳检测作参照,与目前采用的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感器分析与PCR电泳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而此两种方法与常规培养加药敏法比较。结果略有差异。所有64株葡萄球菌中,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A为阴性,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mecA为阳性,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性葡萄球菌(MRCNS)的mecA为阴性;2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的mecA为阳性。结论: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同时检测femA基因和mecA基因,既可鉴定出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又可判断其耐药类型,能为危重病人感染MRSA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心肌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 -ATPase活性及MDA(丙二醛)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和Ca^2 -ATPase活性下降;缺血心肌Bax蛋白表达呈显著升高;牛磺酸能明显减少缺血心肌线粒体MDA的生成,降低心肌Bax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与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PTEN基因敲除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F1和MEF1/PTEN-/-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2O2和DPI预处理后AKT激酶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克隆形成率试验分析细胞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PTEN基因敲除后细胞ROS水平增加,辐射敏感性降低。H2O2和DPI预处理后影响MEF1细胞AKT激酶活性,但对MEF1/Pten-/-细胞无影响。 结论 PTEN基因敲除阻断了ROS对AKT的介导,AKT激酶持续活化,可能是辐射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降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复方苏欣康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判定疗效。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O%,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对心悸、自汗及心肾阳虚的改善最显著(P均〈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6.7%)低于对照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复方苏欣康结合常规手段治疗ACS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ACS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9.
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H_(22)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体外增殖的影响和针灸血清刺激下的CD4~+CD25~+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变化,探讨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艾灸治疗组、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_(22)肿瘤细胞移植性实体瘤模型,电针和艾灸"大椎"治疗后,磁珠分离CD4~+CD25~+Treg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针灸血清对CD4~+CD25~+ 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1:1、1:8稀释度血清刺激正常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较正常对照、肿瘤对照组血清显著增高(P<0.05),各组1:16、1:32稀释度血清对Treg细胞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下调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不同浓度针灸血清体外刺激CD4~+CD25~+Treg细胞增殖表现出不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转归。方法:对98例腹胀新生儿进行病因分类、回顾性分析治疗转归。结果:以出院诊断为标准,98例患儿中感染性疾病42例,占42.86%;早产儿生活力低下32例,占32.65%。1~3d痊愈12例,1W内痊愈81例,3例转外科治疗,2例死亡。结论: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腹胀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尤其体重低下者是腹胀的高危人群。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尽快明确原因,给予及时、合理治疗,以提高新生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