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13篇
  免费   3417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耳鼻咽喉   244篇
儿科学   740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1867篇
口腔科学   517篇
临床医学   3773篇
内科学   2682篇
皮肤病学   339篇
神经病学   698篇
特种医学   1281篇
外科学   2533篇
综合类   913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529篇
眼科学   410篇
药学   4068篇
  63篇
中国医学   3716篇
肿瘤学   1304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1093篇
  2021年   1377篇
  2020年   1252篇
  2019年   661篇
  2018年   708篇
  2017年   967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1283篇
  2014年   1645篇
  2013年   2131篇
  2012年   3012篇
  2011年   3247篇
  2010年   2881篇
  2009年   2456篇
  2008年   2523篇
  2007年   2470篇
  2006年   2161篇
  2005年   1591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917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013年应用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大体测定各穿支位置,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供血特点,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穿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2年随访,外观满意。结论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艰制,切取灵活,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5年来复明工程中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治疗的420例(4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末视力恢复情况,并分析低视力的原因。结果 383例(383眼)最佳矫正视力≥0.3,脱残率达91.2%;低视力者37例,分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老年性黄斑变性7例,后发性白内障7例,高度近视5例,视神经萎缩3例,特发性黄斑裂孔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例,眼内炎1例。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在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安全、经济、有效;术后低视力主要是由术前眼底病变引起,应在术前谈话中重点与患者沟通。  相似文献   
993.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方案主要为甲状腺激素替代及对症治疗,但其并不能遏制疾病本身进展,最终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些学者在不断尝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以期达到病因治疗,从而阻止其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亦或治愈本病。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因治疗将成为今后学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4例病理确诊II~III 期的直肠腺癌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cm 予放疗,剂量55Gy,每次2.2Gy,盆腔放疗剂量为45Gy,每次1.8Gy。卡培他滨化疗按每日500、750、1 000、1 250、1 650、1 800 及2 000 mg/m2 共7 个剂量梯度(每个梯度3 例)爬坡进行,于放疗d1-14 及d22-35口服。观察患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放化疗后6~8 周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结果 在卡培他滨第1 至第4 剂量梯度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出现。在第5 剂量梯度组中1 例出现3 级腹泻,新入组3例患者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发生。在第6剂量梯度,2 例患者分别出现3级腹泻和3级放射性皮炎,故第5梯度卡培他滨剂量[1 650mg/(m2·d)]被推荐为进一步研究使用剂量。24 例患者手术均达R0切除,5 例(20.8%)到达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出现会阴部感染及肠梗阻各1 例,术后30d无死亡病例。结论 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推荐新辅助治疗中卡培他滨剂量为1 650mg/(m2·d)。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22 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肛周脓肿患者(肛周 脓肿组)和50例无感染的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术中留取病变组织标本。术后观察患者转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2 表达、RT-PCR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 的表达,观察IL-22 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IL-22在肛周脓肿组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肛周脓肿组根据不同转归分为治愈组、脓肿复发组、肛痿组,3 组患者IL-22 表达阳性率比较,治愈组显著降低,而肛瘘组最高(P<0.01)。肛周脓肿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肛周脓肿组中随着疾病的进展,肛瘘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愈组(P<0.01)。肛周脓肿组中IL-2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均P >0.05),而与脓肿直径(P<0.01)、创面愈合时间(P<0.05) 及进展为肛瘘有关(P<0.05)。结论 IL-22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鄞州区0~6月龄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DDH 的临床管理模式。方法 由鄞州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医师和鄞州区第二医院围生医生共同负责完成DDH 的临床初筛工作,可疑或异常者转儿科进一步检查,并予B 超筛查,对不同人群分别进行早期干预、复查、随访及骨盆正位X 线片检查,必要时转小儿骨科治疗。结果 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共6 890 例0~6月龄婴儿进行髋关节B 超筛查,初筛阳性率5.73%(395/6 890),复查阳性率0.59%(34/5729);月龄越小筛查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及1~3月龄婴儿初筛阳性率高,但复查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月龄婴儿初筛及复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鄞州区采取的社区门诊检查- 区医院儿科复查-B 超筛查及转诊治疗的管理模式,可作为基层推进DDH 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中药寒、热药性判别模型与方法。方法:利用中药寒、热药动物实验,获取代谢组学数据;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中药寒、热药性分类判别模型。结果: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中药寒、热药性代谢组学分类判别模型,能够很好地实现分类判别,总体准确率超过90%;用前30个最重要的M/Z值构建的分类判别模型,同样有很高的分类准确率;经7∶3测试,准确率也超过90%。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的中药寒、热药性代谢组学分类判别模型,经实验数据建模验证表明其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98.
针对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关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为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规律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受检者的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进行采集和自动分析识别,并利用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找出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该系统的识别和分析结果可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项科学、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该系统能够为中医诊断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中医舌象与中医体质内在关联的综合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应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系统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病情进行评估,评价NEWS对老年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61例≥60岁老年急危重患者进行NEWS评分,跟踪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停留期以及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最佳截点。以最佳截点为界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两组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NEWS可预测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043),(0.970±0.011),(0.861±0.039),最佳截断点分别为7分,6分,8分。以6分为最佳截断点,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EWS能有效评估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肺腺癌A549细胞在顺铂(cisplatin,CP)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或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作用下的结果,为提高顺铂的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通过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提供)经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MTT)实验检测顺铂、雷帕霉素和3-MA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各药物的50%细胞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以此作为实验浓度。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无药物干预)、顺铂组(加15μmol/L的顺铂)、顺铂+雷帕霉素组(加10nmol/L的雷帕霉素1h后再加15μmol/L的顺铂)、顺铂+3-MA组(加3μmol/L的3-MA 1h后再加15μmol/L的顺铂),将对数生长期的肺癌A549细胞以每孔1.0×10^6/ml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长至孔底面积约70%~80%后分别加入稀释好的药物,分别培养24、48、72h。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迁移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TOR、LC3-Ⅱ及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顺铂IC50:15μmol/L;雷帕霉素IC50:10nmol/L;3-MA IC50:3μmol/L。划痕实验显示24h顺铂+雷帕霉素组细胞迁移能力最弱,48h和72h顺铂+3-MA组细胞迁移能力最弱。RT-PCR显示顺铂+雷帕霉素组LC3-ⅡmRNA的2-△△Ct值(24h:1.686±0.069;48h:1.803±0.083;72h:1.836±0.056)与顺铂组(24h:1.489±0.031;48h:1.325±0.007;72h:1.428±0.080)相比表达量均明显上升(24hF=149.780,P<0.01;48hF=111.599,P<0.01;72hF=167.855,P<0.01);而顺铂+3-MA组的Bax mRNA的2-△△Ct值(48h:1.864±0.104;72h:1.935±0.068),与顺铂组(48h:1.346±0.080,72h:1.462±0.029)相比,表达量均明显上升(48hF=52.853,72hF=202.118;P值均<0.01)。Western blot显示顺铂+雷帕霉素组LC3-Ⅱ蛋白(48h:0.556±0.010;72h:0.571±0.009)与顺铂组(48h:0.426±0.0107;72h:0.492±0.009)相比表达量均显著上升(48hF=372.056,72hF=930.500;P值均<0.01);而顺铂+3-MA组的Bax蛋白(48h:0.897±0.022;72h:0.916±0.005),与顺铂组(48h:0.463±0.011;72h:0.581±0.007)相比,表达量均显著上升(48hF=1100.412,72hF=5715.778;P值均<0.01)。结论顺铂联合雷帕霉素或3-MA较单独使用顺铂能更好的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长时间用药时顺铂联合3-MA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