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7篇
  免费   2801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374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687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3142篇
内科学   2223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624篇
特种医学   1106篇
外科学   2223篇
综合类   796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22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3418篇
  44篇
中国医学   3185篇
肿瘤学   124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872篇
  2021年   1157篇
  2020年   972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771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1092篇
  2014年   1475篇
  2013年   1868篇
  2012年   2538篇
  2011年   2750篇
  2010年   2517篇
  2009年   2205篇
  2008年   2280篇
  2007年   2111篇
  2006年   1851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807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脱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取健康壮年兔完整尿道及其海绵体组织,以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进行脱细胞处理.标本做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脱细胞效果.结果脱细胞处理11天后,成功获得脱细胞及其海绵体基质,所得基质外观良好.HE染色观察无细胞存在,弹力纤维排列规整,间隙较大,结构无破坏.结论利用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可成功制备完整无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为尿道再造修复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0.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 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46.
仙人掌粉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仙人掌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 ,然后将高、中、低 3种剂量的仙人掌粉加入到基础饲料中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仙人掌粉高 (10g kg·d)、中 (5 .0g kg·d)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 ,并且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尿量增加的作用。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仙人掌粉能有效降低四氧嘧啶所导致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尿量  相似文献   
47.
芪月降脂片制剂处方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化芪月降脂片的制剂处方 .[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已筛选出的药剂辅料进行处方优化 .[结果 ]最佳制剂处方为糖粉 50 g ,辅料X 50g ,微晶纤维素 75g .[结论 ]该处方合理 ,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48.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汉族儿童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蛋白.3(Tim-3)启动子区1541位C〉T和574位G〉T单核苷酸变异及其与变应性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引物特异PCR-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湖北143例哮喘患儿和72名健康儿童Tim-3启动子区1541位C〉T和574位G〉T单核苷酸变异,讣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湖北地区健康儿童Tim-3启动子区1541位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61、0.039和0,而哮喘患儿频率分别为0.935、0.065、0,其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825,P=0.5362);湖北健康儿童中Tim-3启动子区574位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92、0.008和0,而哮喘患儿频率分别为0.941、0.0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42)。结论 湖北汉族儿童Tim-3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574位G〉T多态性可能与湖北汉族儿童变应性哮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拟诊高血压肾硬化(H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最初拟诊HN且有肾活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学结果分为原发性肾炎(PN)组、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BN)组及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MN)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及组织学特征。对确诊HN的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结果 63例临床拟诊为HN的患者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诊断,37例(58.7%)为BN;12例(19.0%)为MN;14例(22.2%)为PN,HN诊断符合率为77.7%。BN组患者男性较多,年龄较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及高血压病程明显高于PN组,而PN组尿蛋白定量高于BN及MN组。MN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于PN组。BN组视网膜病变主要为0~Ⅱ级,占78%,而MN组则主要为Ⅲ~Ⅳ级。PN组球性硬化肾小球比率及小管慢性化指数(CI)积分均高于MN及BN组。MN及BN组肌内膜细胞增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血管病变均较PN组明显,其中BN组改变最为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SBP)、尿蛋白定量、尿酸(UA)、总胆固醇(TC)是影响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563、2.467、2.323、2.357。结论 临床拟诊HN的患者不能排除PN。部分HN与PN患者临床表现相似,单纯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肾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最佳手段。 SBP、尿蛋白、TC、UA等因素可加速HN的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