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43篇
  免费   3298篇
  国内免费   2007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542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1895篇
口腔科学   479篇
临床医学   4036篇
内科学   2665篇
皮肤病学   360篇
神经病学   684篇
特种医学   1146篇
外科学   3571篇
综合类   998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03篇
眼科学   310篇
药学   4111篇
  31篇
中国医学   3514篇
肿瘤学   1567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968篇
  2021年   1277篇
  2020年   1121篇
  2019年   566篇
  2018年   622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1221篇
  2014年   1705篇
  2013年   2179篇
  2012年   3261篇
  2011年   3312篇
  2010年   3156篇
  2009年   2727篇
  2008年   2858篇
  2007年   2749篇
  2006年   2477篇
  2005年   1977篇
  2004年   1357篇
  2003年   1086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772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 研究INK4A基因及编码的P16蛋白在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中的改变。方法 7.0 Gy 60Co γ射线分4次照射BALB/c小鼠建立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PCR扩增INK4A 基因第1、第2 外显子,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敏感酶切PCR 法检测INK4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并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碱基突变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含量改变。结果 在21例白血病模型组织中,外显子2缺失5例,4例发生甲基化,有11例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生过程中伴有P16蛋白表达下降, INK4A基因改变以纯合性缺失和甲基化为主。  相似文献   
92.
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讨ADC值与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62个正常乳腺(包括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及10名健康志愿者20个乳腺)进行MR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62个正常乳腺分别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将62个正常乳腺分为3型,比较3型之间ADC值的差异及不同b值时ADC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的DWI及ADC图与组织切片对比,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学结构不同,其DWI及ADC图表现亦有差异。62个正常乳腺分为致密型10个,分叶斑点型42个及退化型10个。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升高,而退化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变化不明显。b=1000—0s/mm^2时,致密型、分叶斑点型、退化型乳腺ADC值分别为(1.70±0.37)、(1.93±0.46)、(1.18±0.65)×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8,P=0.000)。不同b值时每2种类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7,P=0.147);致密型和退化型之间、分叶斑点型和退化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3、19.128,P值分别为0.029、0.000)。结论 3型正常乳腺ADC值受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ADC值受b值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对5例前臂骨(尺骨和/或桡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对侧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同时应用Smith-Nephew交锁髓内钉对游离腓骨进行固定.供区植皮.结果 5例皮瓣全部存活.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例,良3例,可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17周,平均14.6周,术后无骨不连与感染发生.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4.
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心脏外科手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开灿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04-1005
微创心脏外科是近10多年发展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因其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是微创心脏外科的重要内容[2,3]。随着微创观念和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不断深化和推广,VATS...  相似文献   
95.
改良Maquet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改良Maquet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膝关节镜探查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移抬高三联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10~25个月)。[结果]Q角术前(20.8±4.5)°,术后(10.2±2.1)°(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术前(51.8±7.3)分,术后(93.4±3.4)分(P<0.01),髌股关节关系改善,无脱位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8.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创伤性9例,感染性7例。结果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11例,轻残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创伤性,术后发生脑梗死)。对12例行3个月。5年门诊随访,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与一般动脉瘤不同。提高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认识,以及有效应用神经外科技术,可以降低假性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in early managing ureterovaginal fistula.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cases with ureterovaginal fistula from 2002 to 2008 were treated early with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Results Twenty-two of 28 cases were treated and double J stent was placed in them by a uretero-scope and 75% (21/28)of cases were cured.Four of 21 cases were treated twice by a ureteroscope and were cured finally.7 cases with failure ureterovaginal treatment underwent ureterocystostomy and were cured.The follow-up from 6 months to 33 months (average 10.1±6.4 months)showed that all of the 28 cases had been cured and had no urinary fistula.Conclusion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is the first choice of operative procedure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of ureterovaginal fistula.  相似文献   
100.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子宫内膜息肉48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半定量分析,检测ER、PR的表达。结果增殖期的息肉组织中P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2.89±2.16),低于增殖内膜的评分(4.0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内膜息肉中E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3.80±1.64),高于分泌期内膜中的评分(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的子宫内膜息肉中PR的表达降低及分泌期的息肉中ER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