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4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664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67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189篇
临床医学   953篇
内科学   773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科学   450篇
综合类   231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929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1258篇
  6篇
中国医学   1135篇
肿瘤学   3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继发于部分甲状腺 ( 5 0 %~ 70 % )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的发病率和相关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0年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 12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血清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 ,以确定外科术后甲减的发生率和相关原因。结果  12 10例中有 41例 ( 3 .4% )诊断为甲减 ,其中亚临床甲减 2 8例 ,临床甲减 13例。术后TSH平均水平为 ( 9.2 2± 3 .3 6)mU /L。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术前TSH水平 [( 1.0 7± 0 .72 )mU /L]相比 ,甲减者术前TSH平均水平 [( 3 .14±1.0 5 )mU /L ]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前、术后的TGA及TPO水平比术后功能正常者明显升高 (P 0 .0 5 )。在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甲状腺片的有效治疗剂量为1mg/ (kg·d) [范围 0 .3~ 1.3mg/ (kg·d) ]。 结论 继发于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甲减常见于术前TSH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较高的病例 ,而与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因素无关 ,通常是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者 ,且用小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750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7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每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7 min.715例患儿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5.3%,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现阴囊积气3例,脐戳孔大网膜疝3例,术后伤口线头异物反应4例,术后疝复发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简易、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美容效果极好,手术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及活性部位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肥大心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 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p STZ(6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9组,治疗组用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及活性部位治疗共75 d.动物处死后取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第一链,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技术分析心肌组织中Glu T4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肥大心肌中,Glu T4基因表达下调.经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组别(除人参知母组外)及其活性部位治疗后,心脏指数和心室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Glu T4 mRNA表达上调.结论:人参白虎汤及其活性部位能上调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中Glu T4 mRNA表达,防止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明胶羟基磷灰石(HA)涂层多孔钛对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多孔钛粉末为原料,制备三维多孔结构钛载体,然后运用碱热处理+模拟体液等化学方法进行HA涂层,制备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HA涂层多孔钛复合材料。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制备股骨远端圆柱状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BMP-2的HA涂层多孔钛材料,对照组单纯植入HA涂层多孔钛材料。分别于6、12、24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于各时间点实验组骨生成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在推出实验中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其中在6周、12周实验组多孔钛在所有时间点均表现出了比对照组高得多的剪切力(P〈0.05),在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复合明胶HA涂层多孔钛较单纯HA涂层多孔钛植入早期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可成功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5.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差异也便决定于实践差异。中医学和西医的认识差异巨大,其中存在诸多因素,但是实践差异必定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医的实践特点,并基于中医的实践特点论证了其对中医特殊认识的决定作用。为说明问题,同时与西医实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病(EH)患者的5种血压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与尿敏感肾功能试验的常用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G)的关系,来寻找保护EH患者肾功能的途径。方法:对年龄在58岁~84(71.00(5.00))岁的240名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和尿敏感肾功能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血压参数中筛选影响EH患者MA、TRF、α1-MG的影响因素。结果:EH患者MA的独立影响变量为24平均收缩压(β=1.135,P<0.001);TRF的独立影响变量是夜间脉压(β=0.117,P<0.001);α1-MG独立影响变量是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β=-0.140,P<0.01)。结论:在EH患者中,不同的血压参数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维持良好的脉压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是保护EH患者肾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胃癌病人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丝裂霉素C 15 mg/m2,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1 000 mg/m2,经股动脉插管区域冲击化疗一次,6~9 d后接受手术.同期收治的41例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两组间的远期生存率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5例全部完成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可控范嗣内1~2级,其中29例(82.9%)病人获得根治性切除(R0切除),中位生存期26.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37.1%和14.3%.常规手术组41例中有28例(68.3%)获得R0切除,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19.5%和7.3%.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有望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D10S2325基因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华东地区汉族群体的分布情况,评价该基因座在华东汉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显色方法检测D10S2325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检出12个等位基因(6~17),其CE值和DP值分别为0.628和0.948。结论 D10S232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好,提供的信息量大,对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能力,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理想的STR位点。  相似文献   
29.
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传代,传至第5代后分为普通传代培养组、神经细胞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和脂肪细胞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形态变化以及矿化结节和脂肪细胞的形成;流式细胞检测第5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90、CD31、CD34、CD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普通传代培养组和神经细胞诱导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扩增至第5代时形态趋于一致,呈梭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99.83%)、CD44(99.77%)、CD90(99.86%)均呈阳性表达,CD31(0.83%)、CD34(1.78%)、CD45(2.90%)无表达。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细胞仅巢蛋白呈阳性表达;由神经细胞诱导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且形态类似神经细胞;由成骨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可见矿化结节形成;由脂肪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出现多个猩红色呈簇状的脂肪滴。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提取、纯化和扩增,可于体外自发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并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可能具有自发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30.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对肝脏病变的增强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 (Gd -DTPA)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 (Gd -DTPA -BMA)在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5 8例肝脏疾病患者 (男 3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0~ 77岁 )分 2组 ,第 1组 :3 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采用Gd -DTPA -BMA。第 2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 ,采用Gd -DTPA。行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 Gd -DTPA -BM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3例 (77%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0 % ) ,增强效果差者 1例 (3 % )。Gd -DTP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2例(79%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1% )。结论 在肝脏疾病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 ,Gd -DTPA -BMA和Gd -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安全及有效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Gd -DTPA -BMA粘滞度小 ,利于快速推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