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49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2篇
  2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51.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也了解不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对1例IHES伴多脏器损害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虫荧光素酶基因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 质粒pDR2luc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通过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纯度、定量,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人肾癌细胞株GRC及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然后以液体闪烁计数仪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荧光素酶活性在4种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可用于多种真核细胞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脑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不同影像学类型间的临床、MRI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脑部PXA(囊性型12例,实性型11例)患者术前MRI、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两型病变在发病年龄、瘤体大小、瘤周水肿程度、发病部位、恶性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囊性型PXA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19±7.2)岁,实性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32±9.7)岁,两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囊性型PXA病变体积中位数为113902.1 mm3,明显大于实性型(45731.75 mm3,P=0.000)。两型病变在发病部位、瘤周水肿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P=1.000)。病理上,囊性型恶性率为25%(3/12),实性型恶性率为9%(1/11)。结论 PXA在不同影像学类型的表现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或许有助于该病的分层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微小RNA-126(miR-12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75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其匹配的癌旁组织中miR-126的表达水平,应用软件预测miR-126的靶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靶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提高或降低miR-126表达水平,验证其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对75组配对标本分析,癌组织中miR-126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32,癌旁组织为0.4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26低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上调食管鳞癌细胞Eca9706、Eca109、TE-1中miR-126的表达会导致IRS-1蛋白的表达量(0.785±0.337、1.873±0.684、1.938±1.081)较空白组(1.188±0.336、2.756±1.097、3.028±0.789)下降(P<0.01),下调食管鳞癌细胞中miR-126的表达会导致IRS-1蛋白的表达量(2.543±0.610、5.182±1.897、5.940±0.997)相对升高(P<0.01).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下降,IRS-1蛋白的表达受miR-126的负调控,IRS-1可能是miR-126在食管鳞癌中发挥抑癌基因功能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共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将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期间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训练组大鼠制模后给予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持续10min,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制模后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制模后3d、7d及14d时采用Bederson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无神经行为缺陷,制模后3d、7d及14d时训练组大鼠Bederson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P<0.05),高于同时相点假手术组水平(P<0.05),并且制模后14d时训练组Bederson评分[(1.20±0.45)分]亦显著低于制模后3d及7d时水平(P<0.05)。训练组各时相点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假手术明显增强(P<0.05);随着时间进展,制模后14d时训练组NGF及NT-3 mRNA含量[分别为(0.66±0.07),(0.79±0.06)]均较制模后3d及7d时明显提高(P<0.05)。 结论游泳训练能上调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这可能是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发生于鞍区的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PMA的MRI表现。结果 MRI图像上,21例PMA具有如下特点:肿瘤均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清楚,体积较大[最大径29.13~73.25mm,平均(47.52±15.33)mm],肿瘤最长轴多为腹背方向(11/21,52.38%)。MR平扫肿瘤病灶信号多不均匀,T1WI多呈等、低信号(16/21,76.19%),T2WI多呈高信号(21/21,100%),部分内见低信号(13/21,61.90%)。增强扫描肿瘤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20/21,95.24%),常可见多发微小囊样表现(11/21,52.38%)。21例中,20例发生脑积水,9例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结论 PM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多种MR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6%(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HICH疗效较好,具有操作简便、神经组织损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吞咽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困难包括产生吞咽动作困难(口咽部吞咽困难)和食物或液体在到达胃的过程中的一种被阻滞感(食管吞咽困难)。所以,吞咽困难是指对吞咽物正常通过的一种阻碍。  相似文献   
59.
针对医院传统护理看板存在的问题,从服务支持的可视化、服务交付的可视化、服务质量的可视化入手,开发护理电子看板系统,实现对护理看板的流程、数据、分析与管理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护理响应时间,改善护理服务质量,转变护理服务模式,并就护理看板管理的步骤、措施、成效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医院行肛肠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 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以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穿刺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组穿剌针调整(2.5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2.85±1.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0.92)min;痛觉消失时间(4.85±1.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2.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Ⅰ级比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麻醉Ⅲ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出现血肿、出血和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准确定位,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