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年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NGF、MBP水平,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青少年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BDNF、NGF水平低于对照组,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1年后,观察组血清BDNF和NGF水平升高,MBP水平和PANSS评分降低(P<0.05)。血清BDNF、NGF水平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MBP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BDNF、NGF和MBP联合预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预后的AUC值为0.866。结论血清BDNF、NGF、MBP水平与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患者预后评价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联合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37例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性切除肿瘤后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重建盆底腹膜,经腹膜外置入引流管于吻合口旁,并经肛门留置肛管引流管。结果 137例手术均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9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57%,8例经过充分引流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因盆腔感染并感染性休克再次行回肠末端造口后痊愈。结论盆底腹膜的关闭并肛管引流使吻合口周围形成相对闭合负压状态,使吻合口与周围盆壁软组织增加黏连接触机会,从而减少吻合愈合时间并且肛管引流使得吻合口减压充分,使得吻合口漏的发生机会减少。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盆底腹膜重建联合肛管引流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在临床上应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3.
烟雾病又称 Moyamoya 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该疾病最先由 TaKeuchi 报告并由Shimizu形象称之为烟雾病[1].烟雾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两种,儿童多以脑缺血发病,以出血发病少见[2].国外报道,儿童烟雾病的出血率在2.6%~43%,其中女童多见[2].烟雾病病因不明、症状复杂多样、致残及致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及护理问题多,且可供参考的护理经验很少等,怎样做好儿童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确保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科于 2002 年 12 月至 2011 年 12 月共为 25 例儿童出血型烟雾病患儿实施了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手术,配合专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4.
田笑笑  严程  张翔  陈程  张一 《中国康复》2017,32(5):411-413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9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张力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贴扎疗程均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评估患者手部肿胀程度(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差)和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受限度。结果:治疗7及14d后,2组掌指关节围度差、8字缠绕法围度差及掌指关节ROM受限度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明显减轻偏瘫患者早期患手肿胀,增加掌指关节活动度,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microRNA?143(miR?143)对白介素13(IL?13)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皮肤原代角质形成细胞(NHEK),分别用0、2、10、50 μg/L IL?13处理24 h,或用50 μg/L IL?13分别处理0、6、12、24、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LK7基因mRNA水平。再取部分NHEK,分为4组,即NHEK组(空白对照组,既不转染也不用IL?13刺激)、IL?13组(仅用50 μg/L IL?13处理)、miR?NC组(转染microRNA mimics阴性对照后用50 μg/L IL?13处理)和miR?143组(转染miR?143 mimics后用50 μg/L IL?13处理),IL?13处理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KLK7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KLK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2、10、50 μg/L IL?13处理NHEK 24 h后,KLK7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12、0.89 ± 0.04、1.15 ± 0.09和1.70 ± 0.10,随着IL?13浓度的升高,KLK7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F = 92.48,P<0.05)。50 μg/L IL?13分别处理NHEK 0、6、12、24、48 h后,KLK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05、1.05 ± 0.12、1.71 ± 0.20、1.97 ± 0.19和2.48 ± 0.13,随着IL?13处理时间延长,KLK7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F = 206.44,P<0.05)。与miR?NC组KLK7 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相比,miR?143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6、4.23,均P<0.05)。结论 在人角质形成细胞中,IL?13上调KLK7的表达可能与miR?143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不同糖尿病病程阶段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OLETF大鼠30只为实验组,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Long- Evans Tokushima Otsuka)大鼠18只为正常对照。8周(基线)时两组大鼠各处死6只。随后OLETF大鼠分为未治疗组(OLETF组)12只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8、18、28周时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丙三醇、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以及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mRNA和AQP7蛋白含量的变化。用Real time PCR测定AQP7 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测定AQP7蛋白含量。结果:(1)OLETF组18周均发展为糖尿病[60分钟血糖(25.67±6.78)mmol/L,120分钟血糖(16.19±2.98)mmol/L]。OLETF组大鼠随周龄增加,其体重、血糖、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均明显增加。血清丙三醇水平先增高后下降,8、18和28周的水平分别为(52.61±11.80)、 (156.03±39.56) 和(130.84±25.46)μmol/L。(2)OLETF/M组18周时达糖尿病标准[60分钟血糖(18.64±6.67)mmol/L,120分钟血糖(14.13±5.21)mmol/L],但血糖水平低于OLETF组;28周时血糖下降均恢复为糖耐量异常[60分钟血糖(11.72±3.06)mmol/L,120分钟血糖(12.42±2.30)mmol/L]。OLETF/M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丙三醇浓度较OLETF组降低。OLETF/M组与OLEFT组比较具体值为:甘油三酯18周(0.88±0.14) vs. (1.09±0.44)mmol/L,28周(1.06±0.51) vs. (2.20±1.51)mmol/L;胆固醇18周(2.18±0.14) vs. (2.30±0.21)mmol/L,28周(1.90±0.19) vs. (2.36±0.35)mmol/L,P<0.05;丙三醇18周(77.28±9.06) vs. (156.03±39.56)μmol/L,P<0.05, 28周(58.44±14.03) vs. (130.84±25.46)μmol/L,P<0.01。(3)增加肾周脂肪组织AQP7 mRNA及蛋白表达:随周龄及肥胖增加,18及28周OLETF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67.5%和41.7%,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1.9%和8.9%;18及28周OLETF/M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5%及8.3%,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14.6%及1.6%。OLETF及OLETF/M组均呈先增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于18周时增高,28周下降,与血清丙三醇变化趋势一致。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的体重、胰岛素与OLE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脂肪AQP7参与了糖脂代谢,与2型糖尿病和肥胖发病相关。二甲双胍可改善OLETF大鼠的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但对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7.
信息动态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约20%的肾癌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已经发生肿瘤的进展转移,而且近30%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在肿瘤切除后会发生复发转移.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R))被作为进展性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10%~20%的进展性肾癌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就对舒尼替尼先天耐药,其余的患者往往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6至15个月后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这些现状使得舒尼替尼并不能有效延长肾癌患者的生存期.许多研究提出信号转导旁路的活化可能是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潜在原因,然而其生物学机制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例组)与7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尿酸、血脂、血糖、尿素、肌酐水平, 分析血尿酸等指标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以及血尿酸与脑梗塞患者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血尿酸与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存在正相关性,与血糖、住院时间均存在负相关性,与年龄、病程均不存在相关性。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脑梗塞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尚不能确定(比值比:0.998,95%可信区间:0.996~1.000, 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正常者,尿酸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人骨髓,分离培养hB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油红O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90、 CD73和CD44水平。将hBMSCs分为对照组〔以葡萄糖(Glu)浓度5.5 mmol/L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糖浓度〕,Glu A、B、C高糖浓度梯度组(Glu 16.5、25、40 mmol/ L),FGF-21干预组(Glu 5.5 mmol/ L+ FGF-21),高糖环境FGF-21干预组(Glu B+FGF-21)和Glu B+FGF-21干预+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信号转导阻断剂(包括PD98059、SP600125、SB203580)组。成骨诱导第14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诱导第21天,以RT-PCR检测骨向分化的相关因子ALP、骨钙素(OCN)、Runx2的mRNA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 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分离培养得到的hBMSCs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红素、油红O染色阳性,hBMSCs被成功地诱导向成骨细胞(OB)和脂肪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鉴定为hBMSCs。②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的骨向分化标志物ALP、OCN、Runx2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MAPK通路中ERK、P38、JNK磷酸化水平表达增加。③与Glu B组相比,Glu B+FGF-21组的ALP、OCN、Runx2的mRNA水平降低,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④与Glu B+FGF-21组相比,Glu B+FGF-21+MAPK信号转导阻断剂组的ALP、Runx2的mRNA水平进一步降低,且相应的ERK、JNK和P38及其磷酸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 高糖能促进hBMSCs的骨向分化。高糖环境下FGF-21具有抑制hBMSCs的成骨分化或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以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危重病患者252例,按发病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治疗超过3 d后继发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和重度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出现时间愈早(分别为<1 d、1~3 d、>3 d)死亡率愈高(P<0.05);治疗超过3 d后出现继发感染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P<0.05),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占83.33%,且继发感染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增加(P<0.05)。结论ICU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对ICU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