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逆转作用?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低血清培养液饥饿处理后分为24 h 对照组?Ang Ⅱ 24 h 处理组?48 h 对照组?Ang Ⅱ 48 h 处理组?As-Ⅳ 治疗组?24 h 对照组和Ang Ⅱ 24 h 处理组使用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仪进行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线粒体 ATP 含量检测;48 h 对照组?Ang Ⅱ 48 h 处理组和As-Ⅳ 治疗组进行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线粒体ATP 含量检测?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Mn-SOD活性检测?结果:Ang Ⅱ 24 h 处理组与 24 h 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s,OCRs)出现下降,线粒体ATP 含量减少(P ≤ 0.05);Ang Ⅱ 48 h 处理组与 48 h 对照组相比,线粒体 OCRs 显著下降,线粒体ATP含量明显减少(P < 0.05),线粒体出现嵴模糊?肿胀?空泡,线粒体内 ROS 水平升高(P < 0.05),Mn-SOD 活性下降(P ≤ 0.05);As-Ⅳ 治疗组较 Ang Ⅱ 48 h 处理组线粒体 OCRs 和线粒体 ATP 含量明显回升(P < 0.05),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减轻,线粒体内 ROS 水平降低(P < 0.05),Mn-SOD 活性升高(P ≤ 0.05)?结论:As-Ⅳ可以通过增强线粒体Mn-SOD 活性,降低线粒体内 ROS 水平,进一步减轻线粒体结构损伤并提高线粒体 OCRs 和 ATP 含量,从而逆转Ang 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2.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ox V ,CV)和腺病毒 (adenovirus ,Adv)均为人类共同的致病因子。柯萨奇病毒是无衣壳的核糖核酸 (RNA)病毒 ,属于微小RNA病毒家族 ,可引起脑膜脑炎、胰腺炎 ,是儿童糖尿病的触发因子 ,也是在急性感染的心脏中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病毒[1] ,有A、B、C、D、E、F六种血清型。腺病毒为无衣壳DNA病毒 ,可引起呼吸道、肠道感染 ,同样也引起心脏的感染。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VMC)最常见的病毒包括B族柯萨奇病毒(CVB)和腺病毒。为何这两种结构完全不一样的病毒为VMC的共同致病因子 ,是长期…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抑制CaN活性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制备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术后2月, 经心脏超声证实大鼠心肌肥厚后,分别予环孢菌素A( CsA)或培多普利治疗.观察CsA、培多普利对大鼠心肌肥厚程度,CaN mRNA、蛋白质表达和CaN活性的影响.结果两肾一夹术后2月,手术组大鼠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厚度均较假手术组增高21%(P<0.01),CsA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6%和14%(P<0.01),培多普利治疗后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厚度亦较治疗前下降.同时大鼠左室心肌CaN mRNA和蛋白质表达、CaN活性均显著下降.结论 CaN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抑制CaN活性可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45.
朱春霞  陈相健  张寄南 《江苏医药》2002,28(10):775-776
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 (VMC)最常见的病毒包括B组柯萨奇病毒 (CVB)和腺病毒 (AdV)。CVB是无衣壳RNA病毒 ,AdV为无衣壳DNA病毒 ,两种结构完全不同的病毒成为VMC共同致病因子 ,是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有研究推断并证实两者作用于同一受体 ,称CVB AdV受体CAR。 2 0 0 1年 1月~ 10月 ,我们通过RT PCR结合放射自显影半定量检测VMC小鼠心脏、外周血白细胞CARmRNA的表达 ,探讨CAR在VMC发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制作 :Balb/c小鼠 14 4只 (上海西普尔 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  相似文献   
46.
Viralmyocarditis(VMC)isalocalizedordiffusedmyocardiuminflammationwhichiscausedbyvirusinfection.The pathologicmechanismofVMChasnotbeenclearlyeluci datedyet.Ingeneral,virusinfectioncanleadtomyocardialinjurythroughdirectcytolytic'seffectandtheimmunefunct…  相似文献   
47.
曲美他嗪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曲美他嗪或普萘洛尔治疗异丙肾上腺素大鼠心肌损伤模型 ,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测定心肌乳酸 ,丙二醛 ,ATP ,ADP和AMP含量。结果 :曲美他嗪组心肌组织病理分级优于普萘洛尔组 (P <0 .0 1) ,曲美他嗪组心肌乳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由 (0 .2 9±s0 .0 3)mol·kg- 1和 (0 .74± 0 .10 )mol·kg- 1降低到 (0 .2 2±0 .0 4 )mol·kg- 1和 (0 .5 6± 0 .0 7)mol·kg- 1(P <0 .0 1) ,ATP含量也由 (2 .0± 0 .3)mmol·kg- 1增加到 (2 .4 7± 0 .18)mmol·kg- 1(P <0 .0 5 ) ,ADP含量由 (1.6± 0 .5 )mmol·kg- 1降低到 (0 .6 4± 0 .19)mmol·g- 1。与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AMP含量有增加趋势。曲美他嗪组心肌能量代谢得到改善 ,与普萘洛尔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曲美他嗪可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 ,其机制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了同步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 5种高能磷酸化物含量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并观察异丙肾上腺素致害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中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 色谱柱 :SupelcoODS C18(2 5 0mm× 4 6mm ,5 μm) ;柱温 :2 3℃~ 2 5℃ ;UV检测波长 2 10nm ;流动相 :2 2 0mmol·L 1磷酸盐缓冲液 (含 3mmol·L 1四丁基氢氧化铵和 7%甲醇 ) ,pH6 5 ;流速 1 2ml·min 1和1 3ml·min 1。结果  5种能量代谢物质ATP、ADP、AMP、CrP和Cr达到良好分离 ,ATP、ADP、CrP在 10~ 10 0 μmol·L 1,AMP在 10 0~ 5 0 0 μmol·L 1,Cr在 10 0~ 10 0 0 μmol·L 1浓度范围 ,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 <10 % ,ATP、ADP、AMP、CrP及Cr的提取回收率 (% )平均为 :97 86、10 4 38、10 0 0 0、97 6 4和 98 8。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ISO致害大鼠心室组织中ATP含量及能荷 (EC)显著下降 (P <0 0 5 )、ADP呈下降而AMP呈上升趋势 ,CrP含量显著上升 (P <0 0 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可以用于大鼠心肌组织提取液中高能磷酸化物的测定和能量代谢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黄芪总皂甙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慢性期SERCA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相健  陆曙  耿茜  张寄南  马文珠 《江苏医药》2000,26(10):757-759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 -黄芪总皂甙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慢性期心肌肌浆网钙泵 (SERCA)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31只 )、模型组 (36只 )及黄芪组 (2 6只 ) ,模型组及黄芪组每只小鼠以 2× 10 4 TCID50 CVB3(TCID50 为10 -5 83)腹腔注射感染。黄芪组每鼠每天腹腔注射 0 15ml黄芪总皂甙注射液 ,正常及模型组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3个月后 ,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及心肌病理改变 ,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及心肌组织中SERCA活性。结果  (1)和正常组、黄芪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显著增高 (P <0 0 5~ 0 0 0 1)。 (2 )感染 3个月后模型组、黄芪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模型组心肌SERC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及黄芪组 (P <0 0 1)。结论 黄芪总皂甙可以降低VMC小鼠的死亡率 ,对慢性期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组织SERCA功能下调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正常人血清和心肌淀粉样变患者血清干预培养心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讨淀粉样变心肌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将分离的血清稀释10倍后干预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型,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抑制程度,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两组大鼠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CCK-8显示与正常control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control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至约70%(P0.05)。基因芯片分析显示,患者血清实验组及正常血清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表达的基因有869条,其中上调基因710条,下调基因159条。实验组中胶原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Col5a2、Col6a1、Col6a2、Col6a3,促纤维形成相关基因Lama1、Itga4、Vwf、Mmp14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影响血管重建相关基因Angptl4、Asb4、Cited1表达下调(P0.05)。经RT-PCR验证,结果一致。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患者血清干预影响培养心肌细胞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形成并影响血管重建。淀粉样变心肌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其中基质纤维化、血管重建受阻对淀粉样变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