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的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AMR病例3例.移植前受者均有HLA致敏史,其中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曾为阳性,但移植前已转为阴性,另1例移植前PRA-Ⅱ类抗体为强阳性.3例术前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均为阴性.移植后1周内均出现了抗HLA抗体水平的迅速升高伴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急性AMR确诊后采用反复多次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联用硼替佐米)治疗.结果 3例移植肾穿刺病理结果均符合急性AMR的诊断标准.1例因确诊时移植肾已破裂出血而切除移植肾;1例经4次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抗体水平显著下降且病理损伤明显好转,于术后50 d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经5次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于术后24 d切除移植肾.结论 HLA预致敏患者即使PRA移植前已转阴都属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AMR的危险人群,当出现移植肾早期原发性无功能或移植肾功能急剧下降时,及时检测HLA抗体水平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确诊急性AMR十分重要.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或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方法,预后与干预早晚及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本科护生参与院级护理质量检查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聪  张萍  陈松 《护理研究》2010,(4):926-927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为建立科学严谨的护理质量检查方法,注重为病人服务的实效,培养具有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基本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53.
探讨片区间联合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方法,以提高护理业务查房质量与效果。通过制定片区间联合专科护理业务查房计划,确定片区间联合专科护理业务查房组织形式,组织实施查房,查房后进行现场情况测评及资料整理,结果表明,片区间联合专科护理业务查房促进了科际间护理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加速了专科护理人才成长,培养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跨专科护理人才,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报宁  何林  陈松 《中国肿瘤》2007,16(5):384-38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26例局部晚期胰腺癌随机分成治疗组12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Dv50Gy-60Gy/25~30f.35~42d:对照组使用常规放射治疗,两组总剂量及分割剂量相同,分割剂量2Gv。[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12/12)和64.29(9/14)(x^2=5.3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退缩率分别为83.33%(10/121和35.71%(5/14)(x^2=6.00,P〈0.01);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1.67%(5/12)和7.14%(1/14)(x^2=4.34,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氪红激光眼底光凝诱导C57BL/6J小鼠30只(30只眼)产生CNV,6 d后,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给予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及不治疗对照.正常C57BL/6J小鼠16只(16只眼),给予相应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TTT治疗后7 d,观察FFA,摘除眼球,做病理学检查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C57BL/6J小鼠CNV进行TTT治疗后7 d,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阈值下和阈值TTT组CNV复合体明显变薄 阈值上TTT组CNV复合体未见明显变薄,新生血管腔无明显减少.正常眼和未经TTT治疗的CNV眼,HSP70阴性.实验性CNV和正常视网膜经TTT治疗后,HSP70免疫染色阳性可见于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外丛状层,染色范围取决于TTT能量大小.结论 阈值下TTT治疗CNV,眼底镜下视网膜尚无明显变化时,HSP70在视网膜已有表达.HSP70在TTT抑制CNV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TTT的能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与CNV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待量化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6.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zer,R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细微病变,对异常区域明确定位,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定量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治。RTA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的病程观察和疗效评价,本文就RTA的原理、在眼科及DRP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索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尿中锰的含量。方法在0.15mol/L酒石酸钾钠溶液、0.75mol/L亚硫酸钠溶液、7.0mol/L乙二胺溶液体系中,采用单扫描极谱法,锰在-1790mV处出现灵敏而清晰的波峰。结果其峰电流与锰的含量成正比,测定样品,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2%,加标回收率可达93.3%~98.0%。结论本法与磷酸-高碘酸法相比较,相对标准偏差〈3.5%,且本法体系稳定,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对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86例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使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降糖等治疗;醛固酮拮抗剂组(46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mg,2次/d,逐渐减至1次/d。治疗6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OMA-IR、CRP、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血压、心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R及CRP、HDL-C、LDL-C、TG水平、血压、心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可能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RP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0例甲状腺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Graves病10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轻度均匀强化;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对称性肿大,增强密度较正常低;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表现为双或单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内结节低密度灶,强化不明显;甲状腺瘤8例,表现甲状腺内低密度结节影,结节呈环状强化,界清、常囊变;甲状腺腺癌9例,表现为甲状腺内不规则或分叶结节,境界不清,正常腺体破坏或包膜不完整,强化不均,可伴颈部淋巴结或骨转移.结论 螺旋CT对甲状腺病变显示清晰,各种病变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特别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肿物鉴别价值较高.掌握各病种CT表现,重视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会有助于甲状腺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低场强四肢关节磁共振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的膝关节骨挫伤MR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30例外伤膝关节共检出43处骨挫伤,28处关节其他结构损伤。根据骨挫伤MR表现可分为3型:Ⅰ型(13例);表现为干骺端和骨干区内的弥漫性信号改变,Ⅱ型(8例);表现为软骨下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Ⅲ型(9例);表现为软骨下骨内见局限性的信号改变区。【结论】膝关节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X线平片、CT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有限,低场强四肢关节MR对骨挫伤检出率较高,并可观察关节其他结构的损伤,为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