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特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OVCF并行PVP后的病人93例。所有病人均行X线及MRI检查,根据椎体再发骨折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再发骨折组(48例)和无再发骨折组(45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其校准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再发骨折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椎体内裂隙(IVC)、骨水泥周围积液及骨水泥-终板未接触(NPEC)与无再发骨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优势比(OR)=3.232]、存在IVC(OR=27.117)和NPEC(OR=1.993)及较高的椎体高度恢复率(OR=2.943)为同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存在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的椎体骨质前份前移距离[(3.12±2.62) mm]大于无延伸者[(1.67±2.18) mm](P<0.05)。与不存在IVC病人相比,存在IVC病人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7.19%±8.60%和12.63%±11.81%)和NPEC发生率[78.38%(58/74)和94.74%(18/19)]均更高(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再发骨折的AUC为0.860,敏感度0.792,特异度0.84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尚可。 结论 基于影像学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够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特征组织追踪成像(FT)测量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左心室心肌形变参数的可行性,并分析年龄、性别对各应变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随后每组纳入人群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及老年3个亚组。所有纳入者均行3.0TCMR检查。分析、对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人群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径向、周向及纵向峰值应变(PS)、峰值收缩期应变率(PSSR)、峰值舒张期应变率(PDSR)。结果:其中,女性整体周向PS、纵向PS、心基底段周向PS大于男性;男性整体周向PSSR及心中间段周向PSSR、纵向PSSR大于女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肌形变结果显示,整体径向PS在男女性中老年组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女性组整体周向PS、周向PDSR老年组低于青年组。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PS分别与部分心功能参数相关。结论:3.0TCMR-FT能客观地量化健康人群左心室心肌形变的相关参数,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心肌各形变参数也存在差异,制定相应正常人群心肌形变参数范围需考虑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陈松  丁世陆 《安徽医学》2020,41(3):320-322
目的 比较分析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与传统保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固定组与保守治疗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坐起、下床、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内固定组患者的坐起时间为(2.83±0.57)d、下床时间为(7.51±0.92)d、住院时间为(11.40±1.72)d、骨折愈合时间为(7.06±1.06)d,均短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VAS评分(6.29±0.82)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11.63±3.20)mmHg、动脉血氧分压(18.71±3.53)mmHg和氧饱和度(3.91±1.25)%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总量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并发症、出院时伴有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40.00%,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利用兔颈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兔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融合情况。 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2.0~2.5 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9只。A组用于解剖测量兔颈椎椎体结构;B、C、D组造模行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材料选用兔自体髂骨。术后4、8、12周对实验动物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手触检查及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结果 自颈2(C2)~颈6(C6)椎体长度、椎体下端矢状径、椎体下端斜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检查显示B、C、D组植骨充分,钢板螺钉置入情况良好,仅1例术后发生螺钉松动退钉。B、C、D组手触检查颈椎融合率分别为22.2%(2/9)、55.6%(5/9)、88.9%(8/9)。C组新生骨体积与植入材料总体积比值和X线评分高于B组,D组BV/TV和X线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模型建立方法简便,为颈椎椎间融合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于术后长期随访评价其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患者12 例,其中男性8 例,女性4 例,年龄19~67 岁,平均40 岁.左侧7 例,右侧5 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 d.根据Craig分型,Ⅱ型4 例,Ⅲ型2 例,Ⅴ型6 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2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胸膜及肺损伤、骨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锁骨近端骨折均复位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根据Rockwood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0 例,良2 例,优良率100%.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安全可靠,可较好的维持复位和促进恢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对旋转畸形的纠正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4例股骨干上1/3骨折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18 ~ 60岁,平均34.0岁.骨折按Russell-Taylor分型:14例均为ⅠA型;按AO分型:A型7例,B型7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经皮置入股骨转子间Schanz钉,采用Schanz钉内旋技术辅助纠正近端旋转.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患侧与健侧的股骨颈前倾角,计算双侧差值,以判断骨折远、近端旋转畸形的程度. 结果 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5.84°±5.79°(3.8°~23.8°),健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4.54°±3.73°(12.0° ~ 2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7,P=0.457).患侧近端外旋10例,平均外旋4.35°(0.5°~10.5°);内旋4例,平均内旋6.33°(1.0°~10.5°).超过10°的旋转畸形发生率为14.3%(2/14). 结论 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应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能有效纠正旋转畸形.  相似文献   
38.
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9.
中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4-03~2006—03我们对60例脑出血伴瘫痪的中年患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陈松 《北方药学》2018,(3):189-190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集的9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男性461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为1.24:1;静脉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775例,占85.0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465例,占39.51%;中药制剂415例占35.26%,位居第二;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多见,占53.46%;ADR报告分类多为一般,893例占98.02%;已知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8例,占1.98%.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抗菌药物仍是主要引起ADR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有增长的态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