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茶多酚增强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 ( SGC- 790 1 )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 CIK细胞和 SGC- 790 1细胞株共同作用 ,然后测定人 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 SGC- 790 1细胞株作用 1~ 8h后 ,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2 4 h,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 ,用 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 :茶多酚浓度 40 0 mg/L,作用 CIK细胞 4h后能明显增强 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 ,与未诱导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 ,P<0 .0 1 ;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 SGC- 790 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 CIK和 SGC- 790 1细胞作用1~ 8h,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 2 4 h后 ,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 ,在茶多酚浓度 40 0 mg/L、诱导时间 4h时最明显 ;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 SGC- 790 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 CIK细胞对照组。结论 :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 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 ;经茶多酚处理的SGC- 790 1细胞株更易被 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 790 1死亡和凋亡 ,有效浓度内对人 CIK细胞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观察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对人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按常规方法从PB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然后根据加入CD28 mAb、IL-15和IL-21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CIK),CB28+IL-15+IL-21组,IL-15+IL-21组,CD28+IL-15组和CD28+IL-21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刺激因子诱导的CIK细胞的粒酶B(granzyme B),穿孔蛋白(perforin)和CD107α等分子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2、INF-γ和TNF-α的含量;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的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A549)、乳腺癌细胞株MFC-7(MFC-7)和人黑素瘤细胞株HME1(HME1)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CD28、IL-15和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日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6.3,明显高于对照组,IL-21+IL-15组和CD28+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66.6±13.5、199.4±15.0和228.8±16.6(P<0.05),添加CD28和IL-15组则穿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所有共刺激组的穿孔蛋白、粒酶B和CD107a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A549、MFC-7和HME1细胞杀伤活性以含CD28+IL-15组最高(82.2%、59.3%和70.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49.6%和48.4%)(P<0.05)。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增加CD28+IL-15+IL-21组中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细胞刺激因子对细胞功能定向培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诱导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效果。方法: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F-H)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有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的培养基中培养6天。实验共分四组:①未成熟DC组(imDC组)、②姜黄素组(Curcumin,Cur组)、③姜黄素+脂多糖组(Cur+LPS组)、④脂多糖组(LP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情况和DC吞噬葡聚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分泌白介素-12(IL-12)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ur能够显著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与im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Cur+LPS组DC吞噬葡聚糖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P<0.05),而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则显著下降(P<0.05),IL-12的分泌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人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获得免疫耐受性的人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激动剂(Gardiquimod)对人γδT细胞杀伤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异戊烯焦磷酸法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ardiquimod处理γδT细胞和肺癌细胞A549,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DH法检测Gardiquimod处理后γδT细胞对A549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γδT细胞上CD107a、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Gardiquimod在5.0~0.31μg/ml浓度可明显促进γδT细胞增殖,同时抑制A549增殖。Gardiquimod处理γδT细胞后,杀伤A549能力明显增强,且CD107a、颗粒酶及穿孔素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ardiquimod通过增高γδT细胞上的CD107a、颗粒酶及穿孔素的表达来增强其杀伤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5.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组织及非神经组织的细胞中[1].研究发现,CD4+和(或)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GABA的A受体,GABA与其结合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2].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宫缩对新生儿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足月分娩产妇40例,分为自然分娩的宫缩(UC)组和择期剖宫产的无宫缩(UCL)组,各20例。分别采集分娩即刻的母体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体2组NK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UCL组明显低于UC组(P〈0.05)。结论分娩时母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无宫缩过程可导致新生儿脐血NK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对某些病原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自体多种免疫细胞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83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化疗组43例,化疗联合自身多种免疫细胞治疗组(联合组)40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按常规方法分别诱导培养CD3AK细胞、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7gT细胞和N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CD19(+)、CD16(+)CD56(+)、CD4/CD8和3,gT细胞比值及PBMC中穿孑L素、颗粒酶B和CD107a阳性表达率。2组患者化疗方案都采用草酸铂+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静脉输注;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免疫细胞亚群比值和绝对值显著高于化疗组。联合组与化疗组Karnofsk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后PBMC的穿孔素、颗粒酶B及CDl07a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这3种指标数值均皿著高于化疗组。联合组患者1午、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o%、20.0%和10.0%,高于化疗组(分别为23.2%、7.0%和4.6%);其中Ⅱ期、Ⅲ期患者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及Ⅳ期患者的1午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Ⅳ期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联合自身综合性免疫细胞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 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 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BCG823、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CD28单抗(20μg/ml)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帕米膦酸、IL-2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BCG823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在诱导培养10d后,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与无CD28单抗对照组相比,CD28单抗组γδT细胞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D28单抗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BCG823和SGC7901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无CD28单抗对照组。结论 CD28共刺激能增强γδT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桦酯酸浓度在0.08 ~ 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LAT、ERK1/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