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12周至28周终止者称晚期流产,若先兆流产发生此期为晚期先兆流产。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晚期先兆流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0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X2=6.29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酸、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358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232例(65.0%),急性胃黏膜病变50例(14.0%),胃癌31例(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7.5%),Dieulafoy病7例(1.9%),Mallory-Weiss综合征4例(1.2%),7例未找出明确的出血灶.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观察丹酚酸B对活化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和Sma与Mad的同源基因2(Smad2)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B拮抗系膜细胞活化及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刺激建立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并检测Smad2、Smad7信号分子表达。丹酚酸B(剂量分别为10-6mol/L、10-5mol/L)进行干预,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记法观察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TβRⅠ、TβRⅡ)和Smad2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5μg/L TGF-β1刺激系膜细胞24h可成功制备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在系膜细胞活化早期即可见Smad2分子的显著磷酸化;10-6mol/L、10-5mol/L丹酚酸B均可明显抑制其活化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丹酚酸B干预可致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表达减少,Smad2的磷酸化状态被抑制。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βRⅠ、TβRⅡ表达和信号分子Smad2的磷酸化而拮抗其活化,这可能是丹酚酸B抗肾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PUA)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160例PUA住院患者(老年组)以及494例同期中青年消化性溃疡(PU)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上腹部疼痛、烧心反酸、无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76.25%、42.50%、23.75%)与对照组(依次为90.49%、68.02%、9.31%)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两组溃疡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巨大溃疡、出血以及癌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PUA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高位溃疡、并发症相对较多,且溃疡大而深,癌变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化瘀导滞汤防治庆大霉素所致肾毒性损伤的作用和部分机理。方法:18只健康雄性W 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庆大霉素造成肾毒性损伤,于造模后5天取材,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肾系数、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总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MDA、NOS的变化,检测NF-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变性为主,部分坏死;有较多的蛋白管型和少量的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大量脂滴存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明显扩张,治疗组病变轻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系数、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总量、NF-к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DA、NOS明显高于正常组,SO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除24h尿蛋白总量外,其余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化瘀导滞汤有良好的防治庆大霉素所致肾毒性损伤的作用,并提示与早期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乙肝肝组织HBV DNA及病理的影响.方法 75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分别接受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24例、拉米夫定35例或干扰素α2b16例,抗病毒治疗,检测治疗前48周患者肝组织HBV DNA及炎症指数(HAI).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三组患者血、肝组织HBV DNA及HAI均值明显下降(P<0.05),序贯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38.1%)稍高于其他两组(P=0.1352).HBeAg血清转化患者(17例)和HBV DNA阴转患者(21例)肝组织HBV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肝组织HBV的复制,改善肝细胞的炎症坏死;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抗病毒疗效好.序贯治疗可能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化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不同盐的左氧氟沙星抗外抗HBV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HBsAg,HBeAg及细胞存活率为指标,评价药物体外抗HBV效果;检测HBV DNA、RNA的拷贝数,结合Southern杂交,推测其体外抗HBV的作用机理。结果:磺酸左氧氟沙星对HBsAg和HBeAg的ID50分别为63.1μg/ml及81.3μg/ml,CD50为182.0μg/ml,TI>2;对细胞内,外HBV DNA及细胞内HBV RNA均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Southern杂交显示,其对细胞内HBV DNA及复制中间体有抑制作用,对scDNA有部分抑制作用,结论:磺酸左氧氟沙星有抗HBV作用,作用位点在HBV DNA及scDNA水平。  相似文献   
79.
抚触疗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观察22例早产儿住院期间行抚触治疗后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 结合中医理论,以改良抚触疗法治疗22例住院早产儿,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进奶量、体重、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 抚触治疗可增加患儿进奶量、显加快体重增长速度、延长每日的睡眠时间。结论 改良抚触治疗有助于改善早产儿一般情况,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中,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47岁,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多见(55.1%),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为呕吐、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调、惊厥、颅神经损害和病理征阳性。CT脑瘤检出率92.3%,MRI脑瘤检出率100%,术前CT检查定性准确率66.7%,MRI检查定性准确率为76.9%。结论:小儿颅内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居多,男多于女,症状和体征在早期不典型,易误诊,CT和MRI检查是小儿颅内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