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Ganger、1997年Huscher分别在内镜辅助下完成了甲状旁腺及甲状腺的部分切除。2002年仇明等报道了国内第1例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2004年5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胸骨前径路行内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对误诊为甲状腺癌的甲状腺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勇,55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5d以左侧甲状腺占位收人我科.患者为无意间触及左颈部有一肿物,无局部疼痛,不伴明显呼吸不畅及其他不适.入院查体:气管略向右偏,左侧甲状腺可触及一大小约6cm×5 cm×4 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无触痛,未闻及血管震颤音.  相似文献   
53.
邵瑛  闫兵  张全明  彭旭明 《新中医》2005,37(9):56-5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取穴:患侧丝竹空透刺率谷,颔厌透刺悬颅、风池、太阳)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西比灵胶囊,疼痛发作时加服芬必得胶囊治疗。观察1~3疗程后的近期疗效,并于停止治疗6月后随访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93.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69.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与西比灵胶囊治疗相当,远期效果优于西比灵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甘肃藏族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和态度现状,为政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牧区(玛曲县尼玛尼玛镇)和城镇(天祝县华藏寺镇)藏族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城镇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含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途径以及对于性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晓率显著高于牧区妇女(P0.001);两组在妇科疾病检查次数、不去就诊原因、罹患疾病类型、性生活频率、性卫生等方面有差异(P0.001);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城镇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生理/性心理、性病艾滋病预防;牧区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避孕节育、性病艾滋病预防、性生理/性心理、新婚保健、人工流产后果与预防、二胎生育知识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P=0.009);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医生和计划生育人员是藏族妇女首选来源方式,此外城镇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41%)、朋友交流(11.5%)、微信微博(9%)途径,牧区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微信微博(20.5%)、朋友交流(18%)、学校教育(11.5%)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01)。结论:城镇藏族妇女和牧区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显著不同,应根据其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多部门联动,实施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培训计划和双语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的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5.
蟾酥是蟾蜍皮肤腺及耳后腺中的白色分泌液,含有大量的蟾蜍色胺、5-羟色胺、5-甲基-5-羟色胺[1],能够杀死微生物防御天敌,其中起主要毒性作用的是蟾蜍配基B和蟾蜍毒素[2].本研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了蟾酥对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辅助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的技巧和方法,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技术PCNL病例104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8例,采用常规B超定位肾穿刺行PCNL治疗;B组56例,肾盂内预置球囊辅助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行PCNL。对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盂内预置球囊辅助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PCNL操作通道,操作直观、简便,短时间内确定结石、目标肾盏立体关系,准确掌握体表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有效避开大血管、肾周围器官,避免大出血、肾贯通伤及肾周围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初学者学习曲线,特别是对推动PCNL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应用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从肝肾论治肝肾不足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肝肾不足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针刺+中药)、对照组(常规针刺)2组,评估治疗前后的治疗成绩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86.57%,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疼痛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针刺+中药能够能缩短SEP各波间潜伏期(N9~N13)。结论:从肝肾论治肝肾不足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正>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I)的概念最早是由Kerr等于7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生物学现象,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所必须,与细胞分裂增殖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在基因调控下细胞自我消亡的生理过程,不同于细胞坏死(Necrosis),具体的形态学改变有:细胞容积皱缩、染色质凝聚、胞膜  相似文献   
59.
康复理论与技术在脑卒中护理常规中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功能恢复、并发症的防治的影响。并且通过此研究建立一套急性脑卒中患早期康复护理评价和治疗的标准化程序结果。方法应用改良后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方法护理的脑卒中患并与常规护理患比较。结果改良护理患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运动指数积分值和独立步行人数,分别比常规组的患增加了65.3%,47.4%,82.7%和20.4%。结论康复护理为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增加了新的内容,显示了及时转变神经内科护理模式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医学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9.13),(5.20±0.81),(5.49±0.90),(6.73±0.97)s,P<0.0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50),(1.33±1.00),(0.89±0.78),(1.11±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k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21),(6.36±1.38)个;(0.32±0.14),(0.68±0.17)μm2/μm3;0.033±0.016,0.074±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21),(3.36±1.21)个;(0.59±0.15),(0.32±0.14)μm2/μm3;0.066±0.015,0.033±0.016,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