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007-2008年检测到的G9型A组人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和VP4的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经过轮状病毒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为G9型轮状病毒的12份儿童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针对VP7全长基因的特异引物对进行RT-PCR扩增,对所获得的VP7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G9型原型病毒株和近期流行株的VP7基因进行序列和种系进化分析;经巢式PCR对G9型的VP4进行P基因分型.结果 12株G9型轮状病毒经VP7基因的序列比较分析得到确认.P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近年来存在G9P[8]和G9P[6]型两种组合的轮状病毒感染.序列和种系进化分析发现北京G9型株VP7基因与世界范围内近期流行的G9型株一样都属于进化分支Ⅲ,彼此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而与国内最早报道的G9型T203进化关系较远,且北京G9P[8]和G9P[6]型株分别与国内近期报道的新疆G9P[8]和G9P[6]型株及相应的武汉G9型株VP7基因,在氨基酸位点上存在一些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取代.结论 北京地区近年存在G9P[8]和G9P[6]两种不同基因组合的G9型轮状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加强对G9型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区基因的特征。方法选择已经过初步研究证明为HBoV NP1基因检测为阳性的2份临床标本BJ3064、BJ3722。应用针对HBoV VP1蛋白编码区基因的PCR引物进行扩增,对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从标本BJ3064及BJ3722中扩增得到HBoV VP1蛋白编码区全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2016bp,编码671个氨基酸。VP2蛋白是在不改变开放性读码框架(ORF)的情况下,由VP1蛋白编码区内起始合成,并与VP1终止于同一终止密码子,长度为1629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HBoV原型株ST1、ST2株相比较,BJ3064、BJ3722的VP1及VP2蛋白无论是核苷酸水平还是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均超过98%,但与同属细小病毒的BPV及MVC相应位置的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较低,其中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低于60%,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于50%。VP1及VP2蛋白的编码区基因进化分析显示。BJ3064、BJ3722与ST2之间进化关系较ST1更密切。在BJ3064、BJ3722的VP1蛋白中,也存在类似于MVC的保守性磷酸酯酶A2特异性位点的活性基序(HDXXY)及Ca^2+结合位点。结论已得到HBoV的结构蛋白VP1和VP2的全基因,将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该病毒的病原作用、地位及其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儿童乙型流感相关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月31日至2008年1月7日收治的3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3例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阳性.1例4岁女童咳嗽起病,合并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病程7d时因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岁男童干咳1个月,发热、咳喘1d发展为严重哮喘持续状态、Ⅱ型呼吸衰竭、气漏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12d康复出院.7岁男童咳嗽12d因发生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而出现低氧血症,对氧持续依赖,病情呈现慢性经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结论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儿童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别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有效的鉴别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甲、乙型流感病毒膜蛋白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将这两对引物用于同一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甲、乙型毒株的扩增产物分别为506bp和240bp,根据这些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上的大小,即可鉴别所测毒株的型别。结果 用这一方法对我国24株甲型和5株乙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型别鉴定,分型结果与血凝抑制试验和  相似文献   
26.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许多动物和禽类中存在肿瘤病毒基因,癌基因的发现更加促进病毒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已确证15%癌症归于病毒感染,研究比较活跃的病毒主要有EBV、HBV、HPV、HIV、HHV及HTLV-1等。儿科群体为弱势群体,如有营养缺乏,在早期更容易暴露于病毒感染中。本文就儿科肿瘤与病毒感染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简便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核酸斑点杂交VP7分型方法,以便用于对HRV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在HRV VP7编码基因各G基因型间高度变异而型内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分型探针,在该区域的两侧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利用PCR分别将地高辛标记HRV 5种常见型别(G1~4,G9型)的DNA探针,建立基于VP7的斑点杂交方法;选取经抗原检测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均为HRV阳性的2006至2008年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00份,RT-PCR扩增VP7全基因,并对扩增阳性产物应用斑点杂交方法进行G型别分析。结果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在5种型别探针间无交叉反应,各型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pg。200份PAGE阳性标本中162份RT-RCR扩增VP7基因阳性,斑点杂交显示G1型41例(25.3%),G2型2例(1.2%),G3型63例(38.9 %),G9型35例(21.6%),混合感染19例(11.7%),杂交未分出型2例(1.2%),未检测到G4型HRV。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强,适合在HRV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应用。通过该方法的初步应用,发现北京地区婴幼儿HRV除了常见的G1、G2和G3型外,还有G9型感染。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1999年11月-2000年1月我国河南省汝阳县婴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分别采用12例流喘肺炎患儿的咽拭子和算咽分泌物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以进行快速诊断,用RT-PCR对分离到的呼吸道合孢病毒(RSV)株进行分型,16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份血清中RSV抗体滴度,用核苷酸序列测定对分离到的病朱进行基因分析,结果:12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险1例污染外)4例分离到RSV,阳性率为36%,3例为A亚型,1例为B亚型,12例算咽分泌物脱落细胞经免疫荧光法检测9例为RSV阳性,阳率性为75%,未检测到其它呼吸道病毒,16例患儿双份血清中,有10例(63%)恢复期血清RSV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分离株F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定显示与RSV的A型型标准株有高的同源性。结论:此次婴幼儿流喘肺炎流行的病原主要为A型型RSV。  相似文献   
30.
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腺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结论 成功建立PCR法可一次快速检出患儿粪便标本中的腺病毒,并区分F组和非F组型别,有望用于开展常规粪便标本腺病毒检测,并为肠道腺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