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干燥花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榴花用60%乙醇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榴花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木犀草素(3),8-甲雷杜辛(4),7-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5),刺芒柄花素(6),三粒小麦黄酮(7),蒲公英萜酮(8),齐墩果酸(9),乌苏酸(10),D-半乳糖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为首次从石榴花(即维吾尔族药古丽娜)中分离得到,5,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2.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石榴花改善脂质沉积(lipid deposition, LD)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石榴花提取物(pomegranate flower extract, PFE)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PA诱导HepG2细胞LD模型,实验分为PFE组、空白组(NC组)和模型组(PA组),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GPO-PAP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UPLC-LTQ-Orbitrap-MS技术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q-PCR检测PIK3CA、AKT1、MAPK、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PA组细胞内脂质、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1),33种代谢物有显著差异(P<0.05);与PA组比较,PFE组细胞内脂质、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对KEGG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处理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从中药鸡血藤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170个,共涉及1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Z)-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乙基]丙烯酰胺、consume close grain与关键靶点EGFR成功对接,3个化合物的结合能小于-5 kcal·mol-1。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能通过提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来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为后续鸡血藤治疗肺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5.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单纯螺钉固定5例,解剖支持接骨板固定15例,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9例,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术后早期均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3~2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4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差异、全身状况、合并损伤,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并注意使用合适固定,保护血供,重视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34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20例患者接受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P组),14例患者接受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P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脊髓损伤分级(ASIA)、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患者满意度评价(Odom分级);以及入院时、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面平衡影像学相关参数:枕颈角、C2/3 Cobb角、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组手术时间(105.7±13.8min)较AP组(177.9±14.7min)短(P0.05),P组共3例ASIA D级患者恢复至E级,AP组共2例ASIA D级患者恢复至E级。两组末次随访的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的VAS、NDI变化量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的Odom分级示P组有17例评价优良,优良率为85.0%;AP组有13例评价优良,优良率为9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枕颈角、C2/3 Cobb角、CL、c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枕颈角与cSVA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末次随访的C2/3Cobb角与CL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手术前后各影像学参数的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AP组改变程度均较P组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与ACDF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然而前后路联合术式更加有利于恢复颈椎矢状位曲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同期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108.
张建林  陶玲  管咏梅  金晨  臧振中  陈丽华 《中草药》2017,48(24):5263-5269
挥发油以其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强的药理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的关注。一些挥发油除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外,其自身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因而在外用制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透效果及作用机制根据挥发油的种类及活性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经查阅及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后,就挥发油的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挥发油在外用制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哮喘患者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异同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早晨8时皮质醇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低皮质醇组和正常皮质醇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皮质醇水平、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等指标,同时分析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长,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正常皮质醇组,ACT评分、肺功能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哮喘患者皮质醇与病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03~-0.639, P0.05),与ACT评分、肺功能呈正相关(r=0.370~0.442, P0.05)。结论: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焦虑抑郁情况、病程、控制情况、肺功能具有相关性,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更长,焦虑抑郁更明显,肺功能及控制情况更差,检测皮质醇水平对哮喘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新用法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7年6于本院施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65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5)。完成腹腔外操作后,对照组将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取出,再将Trocar置入辅助切口一端;观察组不去除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将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的上环向外翻转至完全恢复到原位,将Trocar置入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中间。比较两组方法重建气腹的时间、镜头被污染后擦镜头的次数、辅助切口的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操作均无明显漏气现象,手术操作过程顺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避免了辅助切口的组织损伤,重建气腹所需时间及重建气腹后擦镜次数更少(P0.01)。结论完成腹腔外操作后,Trocar被固定在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薄膜的中间的做法,既对镜身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切口渗液流向镜头而污染镜头,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