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介绍我们经尿道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并总结其疗效。 方法 42例体积≤30ml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腔内剜除法切除增生前列腺;以剥离面为参照,切平5~7点处颈口组织,切断3~4点、8~9点处纤维环。行颈口切除组织、腺窝增生组织剥离面组织学检查。比较该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IPSS、Qmax、PVR、RE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42例术后并发膀胱颈挛缩2例,100%出现逆行射精。术前平均IPSS:21.4±3.2;Qmax:(8±2.5)ml/s;PVR:(95±22.4)ml。术后12个月平均IPSS:7.5±1.6;Qmax:(17.2±3.2)ml/s;PVR:(18±4.3)ml。手术前后各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组织学检查显示:颈口组织以混杂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纤维组织、横纹肌组织为主;剥离面以增生的纤维组织为主,夹杂散在的腺体组织。结论 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腔内剜除法联合选择性膀胱颈切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2.
郭凯 《求医问药》2011,(11):32-32
编辑同志: 我今年33岁,结婚已经6年了。6年来,我曾先后3次怀孕,3次流产(都是在怀孕不足3个月时流产,一次是自然流产。两次是胚胎停止发育)。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患的是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性流产。请问,我该如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介绍40例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剜除术腔内微创治疗BPH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1年6月~2012年3月,由具有丰富的TURP操作经验并熟练掌握腔内剜除术的专家教授对40例患者行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统计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年龄(69.00±9.61)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3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律失常2例、肾功能不全2例、COPD 2例、糖尿病9例,2例患者术前2天停用阿司匹林、波立维。术前患者前列腺体积(71.74±37.43)ml,IPSS(22.50±5.74)分,QOL(4.32±0.76)分,最大尿流率(10.47±1.27)ml/s,残余尿量(15.95±29.58)ml,PSA(4.29±2.35)ng/L,术前、术后Hb和Na+分别为(129.45±12.41VS 120.32±16.36)g/L,(141.17±2.70VS 138.19±4.25)mmol/L,术中包膜穿孔2例(5%),无1例输血,未发生死亡、TURS、膀胱损伤、直肠损伤、闭孔神经反射等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44.60±9.30)min,其中剜除时间(19.42±4.77)min,组织粉碎时间(25.17±5.26)min,膀胱冲洗时间(21.92±3.71)h,留置尿管时间(27.50±7.96)h,术后住院时间(4.95±0.95)天。术后1个月时随访,IPSS、QOL、Qmax、PVR分别为:(5.87±1.81)分、(1.65±0.53)分、(19.69±2.22)ml/s、(4.07±12.75)ml;3个月时随访,IPSS、QOL、Qmax、PVR分别为:(5.37±1.51)分、(1.35±0.48)分、(20.92±2.11)ml/s、(1.25±3.10)ml。随访3个月,短暂性尿失禁3例(7.5%),尿道膀胱刺激征激光组5例(12.5%),术后均未出现拔除尿管后尿潴留、长期尿失禁、尿道狭窄、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腔内剜除术BPH安全、有效,是未来BPH腔内微创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4.
目的:通过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预处理百会穴,观察大鼠中枢疲劳(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tigue,CNS fatigue)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研究电针预处理对中枢疲劳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分6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电针组(EA)、1 d疲劳对照组(1 d fatigue)、2 d疲劳对照组(2 d fatigue)、1 d疲劳电针组(EA+1 dfatigue)、2 d疲劳电针组(EA+2 d fatigue)。通过负重游泳时间和旷场试验判断大鼠疲劳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大鼠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中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和其代谢产物的比值,研究电针预处理对疲劳的影响。结果:建模1 d后疲劳电针组的负重游泳时间比疲劳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疲劳电针组的自发活动明显多于疲劳对照组。HPLC结果显示建模1 d后疲劳电针组大鼠的纹状体、中脑内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5-HT比值和下丘脑、中脑内[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DA比值低于疲劳对照组(P<0.05),建模2 d后四个脑区的5-HIAA/5-HT比值和海马、下丘脑内的(DOPAC+HVA)/D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刺激百会穴可以改善中枢疲劳后大鼠的体力和自主活动能力,并能够减轻中枢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45.
响应面法优化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贯叶连翘为原料,应用响应面法探求超声提取金丝桃素的最优工艺。方法:在对影响金丝桃素提取率的单因素系统考察的基础上,采用部分析因设计分析筛选以上因素,并应用响应面法对其显著因素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建立了超声提取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工艺数学模型。超声提取金丝桃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36.15 min,丙酮/乙醇混合提取溶剂中丙酮体积分数为68.14%,液料比为11.87 mL.g-1,此时金丝桃素提取率理论值可达到1.454%。经验证,提取率为1.44%,与理论值相符。主效应关系为超声提取时间>丙酮体积分数>液料比。结论:通过以上试验得到的提取工艺条件可靠,金丝桃素提取率远高于常规提取方法,可为金丝桃素的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对模拟失重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Ⅰ)、悬吊对照组(Ⅱ)和悬吊实验组(Ⅲ).悬吊实验组鼠料中添加DHA、 EPA , 其他2组为普通鼠料.悬挂40 d后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取向指数, 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 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LP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红细胞纤维型肌动蛋白的改变及含量.结果:失重下大鼠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以及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 P<0.05), LPO增加, 红细胞形态和骨架发生改变, F-actin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模拟失重条件下, 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DHA、 EPA可拮抗损伤作用, 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彻底性、安全性和感官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8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和峡部切除术+中央区(Ⅵ区)及同侧或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分别比较低位弧形切口(低位组,279例)和传统“L”形切口(传统组,36例)病人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并通过量表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低位组病人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与传统组病人侧颈区的总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组病人Ⅱb、Ⅴ区淋巴结清扫数低于传统组病人(P<0.05)。低位弧形切口在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以及病人肩部僵硬、紧缩感、疼痛和麻木感等方面得分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累及Ⅱa区时,Ⅱb区转移风险增高(r=0.197,P<0.001);多区转移时,Ⅱa和Ⅴ区转移风险均增高(r=0.242、0.243,P<0.001)。结论 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在保证治疗彻底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对于Ⅱa区或多区转移的病人,仍推荐采用传统“L”形切口。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4-06/2016-06 间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共60例120眼,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20例40眼,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20例40眼;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均治疗1mo,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Shimmer Ⅰ test, S Ⅰ 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l staining, FL)。

结果:三组治疗后1mo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BUT: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间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12.14±1.97s)明显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10.54±1.88s)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12.05±1.63s)。SⅠt: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14.24±1.89mm/5min)明显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12.22±2.54mm/5min)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12.27±2.31mm/5min)。FL :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及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并且能够更好改善视觉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得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内皮素-1(ET-1)值与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38例,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血浆AM和ET-1水平。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双变量资料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严重脓毒症组血浆AM、ET-1水平均增高,AM/ET-1值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LB水平与AM/ET-1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与AM/ET-1值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50.
郭凯  张春燕  钱敏  廉雯  唐键  成玮  周尊海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99-4104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激增,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十分必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及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采取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的试验组(n=70)及继续保持目前就医方式、以社区管理为主的对照组(n=128)。两组患者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健康行为情况(包括健康知识掌握、规律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坚持运动)。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前HbA1c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BMI、FBG、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WHR、HbA1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FBG、HbA1c、TG、TC、LDL-C低于同组干预前,HDL-C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BMI、FBG、HbA1c、TG、TC、LDL-C低于同组干预前,HDL-C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规律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坚持运动患者的比例(依次为67.1%、78.6%、71.4%、55.7%)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52.3%、44.5%、46.1%、32.8%)(χ2值分别为4.058、21.342、11.738、9.818,P<0.05)。结论 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初步疗效确切,主要体现在体质量、血糖及血脂的控制效果及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提高,是基于分级诊疗的糖尿病管理道路上的一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