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D、NF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吉非罗齐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吉非罗齐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90 0mg 2种吉非罗齐胶囊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二者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 ,Cmax分别为 (45 .2 4± 10 .15 )mg·L-1和 (43.38± 9.84 )mg·L-1;Tmax分别为 (2 .4 7± 0 .93)h和 (2 .2 5±0 .75 )h ;T1/ 2 分别 (1.5 9± 0 .19)h和 (1.75± 0 .2 9)h ;AUC分别为 (16 5 .79± 37.79)mg·h·L-1和 (15 6 .39± 32 .2 8)mg·h·L-1。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5 .5 5± 11.4 5 ) % (77.0 3%~ 119.4 5 % )。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司帕沙星注射剂兔体药物动力学。 方法 10只日本大耳白兔静脉注射司帕沙星6 2mg/kg后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清药物浓度。 结果  该药的兔体药 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 ,AUC为 (5 6 8± 1 16 ) /h·L-1,消除半衰期为 (3 6 5± 0 95 )h。 结论 本文结果为司帕沙星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选择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500 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间头孢克洛的浓度.结果 显示,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0为(95.60±28.23)%,F∞0为(95.45±27.23)%.认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标准参比制剂和被测制剂 12 0mg ,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两种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 ,AUC分别为 (190 4 1± 2 6 5 0 ) μg·h·L-1和 (186 2 4± 2 7 80 ) μg·h·L-1,Cmax分别为 (5 7 15± 7 4 1) μg·L-1和 (5 4 94± 10 0 0 ) μg·L-1,Tmax分别为 (0 97± 0 14 )h和 (1 0 1± 0 18)h。被测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8 0 1± 9 5 1) %。结论 用NDST软件对两种制剂的AUC、Cmax、Tmax等进行双向单侧t检验 ,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头孢克洛片标准参比制剂和被试制剂500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两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3.94±1.55)mg·L-1和(14.10±1.45)mg·L-1,Tmax为(0.72±0.15)h和(0.75±0.12)h,T1/2ke为(0.65±0.05)h和(0.69±0.06)h,AUCt0为(15.78±2.75)mg·h·L-1和(14.86±2.98)mg·h·L-1,AUC∞0为(15.96±2.74)mg·h·L-1和(15.10±3.04)mg·h·L-1。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99±17.82)%。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仙乐雄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OD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mm.结果:淫羊藿苷在(5.35-85.60)μg·ml-1的进样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0.4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仙乐雄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灵敏、简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齐多夫定药物浓度,并研究2种齐多夫定胶囊(每粒100 mg,300 mg)的健康人体的药动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齐多夫定参比和受试制剂各3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种齐多夫定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参比制剂、受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2 252±s 837)μ·L~(-1)和(2 300±1 099)μg·L~(-1);t_(max)分别为(0.49±0.19)h和(0.5±0.3)h;t_(1/2ke)分别为(0.93±0.19)h和(0.99±0.24)h;AUC_(0-t)分别为(2 530±452)μg·h·L~(-1)和(2 467±605)μg·h·L~(-1);AUC_(0-∞)分别为(2 689±414)μg·h·L~(-1)和(2 583±575)μg·h·L~(-1)。2制剂的AUC_(0-t),AUC_(0-∞)和c_(max)对数转换后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证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结论:该方法灵敏、便捷、准确、精密,适用于齐多夫定药动学研究;2种齐多夫定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59.
三种利巴韦林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三交叉口服两种利巴韦林被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各6 0 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者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标准参比制剂和两种被试制剂峰浓度(Cmax)分别为0 .76±0 .37、0 .72±0 .2 2和0 .75±0 .4 0mg·L- 1,达峰时间(Tmax)分别2 .0 7±0 .89、1.6 7±0 .4 9和1.86±0 .4 1h ,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2 2±3、2 4±4和2 2±4h ,AUCt0 分别为12±4、14±4和12±4mg·h·L- 1,AUC∞0 别为16±5、18±5和15±5mg·h·L- 1。两种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2±2 1) %和(10 0±18) %。结论:两种被试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脑梗死住院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的220例住院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的心理状况以及脑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并分析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敌对、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质、心理健康总分、阳性项目、阴性项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应对方式为退避,其次为自责、幻想、合理化。解决问题与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障碍、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质呈负相关(P0.05);退避与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障碍、恐怖、精神病性质呈正相关(P0.05);自责与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呈正相关(P0.05);合理化与躯体化障碍、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质呈正相关(P0.05);幻想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并直接影响疾病应对方式,需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