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77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43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药房23名药师的相关资料,门诊药房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常规管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药师的工作效率、调剂差错率及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每人每日调剂量高于管理前,管理后单张处方调剂时间与候药时间均短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剂型、规格与数量总差错率为4.35%,低于管理前的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满意度为100.00%,高于管理前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门诊药房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可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及管理满意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5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8例接受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研究组29例接受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末次随访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用时、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参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参照组少(均P<0.05)。两组术前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均P<0.05)。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确切,利于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171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检测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1例患者分为4组,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5 ×ULN(正常值上限),B组0.5 ×ULN<ALT≤1×ULN,C组1×ULN< ALT≤2×ULN,D组2×ULN< ALT≤5 × ULN,观察各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其他肝脏生化学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及肝纤维化模型(APRI,以AST/PLT比值的统计量作为数字化模型)的关系.结果:A组25%患者肝组织炎症为G2,B组和C组分别有16.4%、49.2%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2~G3,不同ALT组间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G2~G3检出比例增加;171例患者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球蛋白(Glo)、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LT、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组,年龄、HBeAg状态、白蛋白(Alb)、AST、GG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随着纤维化程度进展,AST、APRI值逐渐升高,Alb、PLT逐渐下降.结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ALT正常,仍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需综合观察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准确了解肝脏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卒中单元病房治疗的2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杓型组80例、非杓型组90例和反杓型组95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各组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评价各组患者改善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反杓型组AASI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脑梗死患者部分动态血压参数与AASI呈正相关(P<0.05),AASI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随访3个月,反杓型组的改善率低,而病死率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结论不同血压类型患者AASI不同,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行肝脏穿刺活检的CHB患者172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情况,检测患者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等.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肝组织中IL-18表达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18主要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其在健康人群的肝细胞中多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在CHB患者则以弱阳性表达为主.两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24,P<0.05).在CHB患者中,IL-18的表达随着患者ALT水平升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r =0.182,0.173和0.068,P<0.05),但与HBV DNA水平和HBeAg无相关性(r=-0.05和0.041,P>0.05).结论 CHB患者中,IL-18的表达强度与肝脏损伤程度及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7.
78.
下肢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郜素华 《护理研究》2004,18(2):140-140
骨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比较 ,创伤大 ,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功能恢复较慢[1] 。所以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很重要 ,良好的护理可促进病人的康复。我科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 2 5 4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灌肠、生大黄灌胃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SAP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灌肠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单纯灌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生大黄灌胃治疗。7 d后观察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恢复、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排便恢复),腹内高压(IAP),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室检查方面,联合组治疗后TNF-α、hs-CRP、血清淀粉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单纯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方面,联合组除排便恢复时间仅优于对照组外,在排气恢复、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均优于单纯灌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内高压(IAP)比较上,联合组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上下通腑"理论的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生大黄灌胃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淀粉酶,抑制炎症介质,同时可以降低腹内压,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测定儿童血浆中厄他培南浓度的方法并考察溶血效应。方法 样品经沉淀蛋白法进行前处理,以美罗培南为内标,采用Hypersil GOLDTM柱(2.1 mm×50 mm,3 μm)分离;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模拟不同程度(0.5%、2%、5%)的溶血样品进行溶血效应考察。结果 厄他培南的血药浓度在0.1~5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0),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要求,溶血效应符合标准。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稳定、专属性强,且不受溶血程度为5%以下的溶血效应影响,可应用于厄他培南儿童药动学研究及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