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目的]探讨TopoⅡβ在苦参碱诱导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 locyticleukemia,APL)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敏感的APL细胞系NB4及其ATRA耐药细胞株NB4-R1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细胞对照组、ATRA组、苦参碱组、ATRA+苦参碱组.培养3d后,研究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用NBT还原实验分析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拓扑异构酶TopoⅡβ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TRA组相比,0.1mmol·L-1苦参碱可协同1μmol· L-1维甲酸诱导NB4-R1细胞分化,使NBT还原阳性率明显增高(12% VS 41.33%),并能诱导NB4-R1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百分率升高(32.776±6.610 VS 46.888±7.847)%;而对NB4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单用苦参碱对NB4及NB4-R1细胞内TopoⅡβ均无明显作用;维甲酸联合苦参碱能降低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内TopoⅡβ含量(P<0.05).[结论]苦参碱体外能协同ATRA使NB4-R1细胞分化成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opoⅡ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β-TrCP-OD-HA重组腺病毒对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癌蛋白Bcr-Abl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降解的可能性及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含有Bcr-Abl融合蛋白N端寡聚化区(OD)的重组腺病毒Ad5β-TrCP-OD-HA特异性结合Bcr-Abl融合蛋白的N端寡聚化区(OD),通过感染将嵌合泛素连接酶β-TrCP运送到靶细胞K562细胞,同时,β-TrCP基因突变的重组腺病毒Ad5△F-TrCP-OD-HA和仅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GFP,分别作为对照.感染后,Western blot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携β-TrCP-OD-HA、△F-TrCP-OD-HA的重组腺病毒的K562细胞株,重组腺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Ad5β-TrCP-OD-HA组的Bcr-Abl融合蛋白含量下降,与Ad5β-TrCP-OD-HA组、Ad5GFP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可见Ad5β-TrCP-OD-HA作用后细胞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光镜下发现胞体变小,细胞质空泡,细胞核出现碎裂和凋亡小体;电镜观察到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β-TrCP-OD-HA在白血病K562细胞内能够降低Bcr-Abl融合蛋白含量,并且诱导K562细胞发生了凋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重组人p43蛋白原液中宿主DNA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重组人p43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并以此探针与阳性对照品及供试品进行杂交及显色反应。结果:3批次重组人p43蛋白原液中每人份剂量的宿主DNA残留量均小于10 ng。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安全简便,可用于重组人p43制备过程中的原液检定及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时,黄芪和三七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HPLC法对单药及两药的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提取液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并结合LC-MS提供的分子量信息,推测产生变化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黄芪和三七的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法的提取液相比,化学成分人参皂苷Rh1和Rg2的含量明显增加,且人参皂苷Rh4、三七皂苷Fe及三七皂苷T5等化学成分仅在水提醇沉提取液有检出;另有4个化学成分峰仅存在于醇提法的低极性部位,而在水提醇沉提取液中未检出。结论:单药及两药的提取液比较并没有新成分产生,仅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而采用不同提取方法,黄芪和三七配伍的化学成分溶出种类及含量均有明显差别,尤其对三七化学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
过表达Apg-2对H2O2诱导的BaF3-BCR/ABL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过表达Apg-2对H2O2所致BaF3-BCR/ABL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以H2O2作用于逆转录病毒空载体MIGR1感染细胞株BaF3-MIGR1和稳定表达BCR/ABL的BaF3-BCR/ABL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RT-PCR检测H2O2作用前后Apg-2基因表达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观察细胞的损伤程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m-blue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 过表达Apg-2能明显改善H2O2导致的BaF3-BCR/ABL细胞损伤,与BaF3-MIGR1细胞处理组相比,过表达Apg-2可使BaF3-BCR/ABL细胞存活率升高,LDH释放率明显降低,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结论 过表达Apg-2对H2O2诱导的BaF3-BCR/ABL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55 岁(32~81 岁)。一线治疗12 例,分子靶向药物或细胞因子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6 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1 例(包括二次手术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多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获得成熟的DC疫苗,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CIK细胞,经淋巴引流区及静脉输注方式按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评价其长期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结果:29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 年(1~7 年)。治疗疗程≥2(2~23 个疗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 例(3.4%),部分缓解9 例(31%),疾病稳定13 例(44.8%),疾病进展6 例(20.7%)。客观反应率34.4%,疾病控制率79.2%。疾病稳定1年以上19 例(65.5%)。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3.1%(27/29)、65.5%(20/29)和51.7%(1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3 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肯定,可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长期生存,安全性可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从“阴火论”论治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的诊治思路和临床经验。[方法]跟师临证学习,收集林教授应用“阴火论”治疗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的验案,分析林教授以“阴火论”论治此类病证的中医机理及治疗思路,并举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林胜友教授认为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而致阴火上炎,其病机与李东垣“阴火论”有相通之处。林教授提出阴火辨证应审慎,不以单纯虚实论治,并总结归纳了“甘温补中、清泻阴火、升发阳气”的治则。两则医案,一属脾虚气弱、阴火内蕴;一属脾肾亏虚、阴火内生,分别以升阳散火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甘温除“阴火”,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林胜友教授运用“阴火论”治疗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临床效果明显,特色突出,为中医辨治肿瘤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扶正抗癌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 用BAMAN 数据库收集扶正抗癌方各味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再从BATMAN 数据库检索各化学成分的靶标,收 集打分(Score)大于20 的化学成分及其预测的靶标,导入CytoScape Version 3.7.1 软件,绘制成分-靶标网络 图,得到该方的效应靶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关键词,从GeneCards 数据库查找疾病靶标,绘制韦恩图。 靶标导入DAVID 数据库,进行GO 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分析,设定阈值P < 0.05。对KEGG 通路中排名前 20 位的通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导入R(i386 3.5.2)和R Studio 软件,绘制KEGG 信号通路的气泡图。将作用 靶标导入String 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获取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后,导入CytoScape 3.7.1 软件构 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提取成分-靶标网络图,计算其网络拓扑性质,前20 位的化学成分即为该方治疗 NSCLC 的潜在有效成分。结果共检索出135 个小分子成分,4 898 个基因靶标,共同靶基因663 个,收集了 Score≥20 的关键基因164 个, 其中度值排名较靠前的蛋白TP53、TNF、TLR4、STAT2、SRC、PTGS2、 NFKB1、MYC、JUN、IL1B、MTOR、FOS、CTNNB1、AKT1 被认为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分析 GO 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分相关条目前10 条及KEGG 通路前20 条,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及p53 信号通路等。结论扶正抗癌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调控NSCLC 细胞增殖 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对NSCLC 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9.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形成的血管网芽生出新的血管,是肿瘤生长、增殖、进展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这种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管生成不仅是肿瘤预后指标,而且是肿瘤治疗的靶标.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对肿瘤血管生成机理、常用的研究手段、抗血管生成药物开发及在肾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