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56篇
  免费   15496篇
  国内免费   6571篇
耳鼻咽喉   1087篇
儿科学   1950篇
妇产科学   1121篇
基础医学   8671篇
口腔科学   2000篇
临床医学   23705篇
内科学   13431篇
皮肤病学   1986篇
神经病学   3721篇
特种医学   66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9篇
外科学   12387篇
综合类   50472篇
预防医学   21599篇
眼科学   2167篇
药学   19696篇
  167篇
中国医学   21845篇
肿瘤学   7721篇
  2024年   959篇
  2023年   3792篇
  2022年   4021篇
  2021年   3789篇
  2020年   4407篇
  2019年   4558篇
  2018年   4505篇
  2017年   2322篇
  2016年   3610篇
  2015年   4071篇
  2014年   8882篇
  2013年   6486篇
  2012年   7518篇
  2011年   8411篇
  2010年   7869篇
  2009年   7769篇
  2008年   7835篇
  2007年   8410篇
  2006年   7838篇
  2005年   8420篇
  2004年   7548篇
  2003年   6822篇
  2002年   5663篇
  2001年   5871篇
  2000年   6360篇
  1999年   6041篇
  1998年   5491篇
  1997年   5513篇
  1996年   5369篇
  1995年   4620篇
  1994年   4268篇
  1993年   3170篇
  1992年   3039篇
  1991年   2759篇
  1990年   2221篇
  1989年   1993篇
  1988年   1311篇
  1987年   1074篇
  1986年   953篇
  1985年   917篇
  1984年   711篇
  1983年   631篇
  1982年   651篇
  1981年   521篇
  1980年   372篇
  1979年   237篇
  1978年   169篇
  1977年   86篇
  1965年   101篇
  1964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疗效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VAC治疗,以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换药次数及住院天数评估疗效,以长海痛尺分级法评估患儿疼痛等级,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儿心理状态,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儿预后情况,以自制生活质量表评估患儿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组患儿皮片成活时间、换药次数与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皮片成活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疼痛感、SDS与S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活动能力、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均低于治疗后,干预组治疗后活动能力、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AC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儿生理疼痛与心理焦虑,减少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2.
23.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0~25个核苷酸,参与基因调控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149作为miRNAs的重要成员,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耐药、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miR-149有望成为新一类抗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4.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MRI在浸润性小叶癌(IL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乳腺密度对其影响。方法:选取75例术前30天内行MRI检查的I-Ⅲ期ILC患者列入本项研究,根据腺体含量评估乳腺密度,在MRI下测量肿瘤大小,并对比其与病理大小的一致性。结果:75例入组患者中26例(34.7%)患者经MRI评估发现新的可疑病灶,20例(26.7%)患者改变了手术方式。高密度乳腺型患者额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密度乳腺型患者(51.6% vs 22.7%,P=0.010)。MRI评估肿瘤大小在低密度乳腺型患者中容易被低估(36.4% vs 12.9%,P=0.024),在高密度乳腺型患者中容易被高估(6.8% vs 29.0%,P=0.010),但两组患者与病理大小一致性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ILC患者术前乳腺MRI检查能够提高额外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而乳腺密度是影响MRI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利用空间频域成像技术搭建的成像系统检测多种皮肤病组织的光学参数和生理参数信息,并对比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皮肤病与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病变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在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为临床医生对皮肤病诊治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