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 isk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技术,中药熥敷合剂是我科临床常用的治疗肩颈腰痛的外用协定方。为了探讨PLDD配合中药熥敷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自2003年4月-2005年3月,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采用PLDD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①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②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4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2种征象。③神经根张力试验…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伸筋丹组(C组)、杜仲腰痛丸高低剂量组(分别为D、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观察2周时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B、C、D、E组神经根均产生明显可见的组织形态改变,但C、D、E组改变程度较B组减轻。结论:杜仲腰痛丸可减轻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或抑制炎症反应,有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LDH患者共145例,治疗组76例,对照组69例,另选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70例作为正常组。服药3周后,评定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TNF-α、IL-1β血清含量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用药组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总有效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杜仲腰痛丸治疗LDH可取得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有效干预LDH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β表达。  相似文献   
44.
45.
右距骨骨软骨瘤一例甘肃省中医院(兰州730050)赵继荣梅某,男,25岁,工人。右内踝部肿块经慢增大1年,活动劳累后局部酸困,于1994年1月20日来诊。检查见右内踝后下方有一约3cm×3cm大小的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为骨样硬度,不移动,局部皮温正...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弃1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印的变化。结果:B、C、D、E组DRG中s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E组S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S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小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两种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三强  陈威  赵继荣 《中国骨伤》2000,13(8):499-499
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上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腕掌屈位固定方法。自叶劲[1] 首次报道小夹板腕背伸位固定方法后 ,我们亦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并与腕掌屈位固定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腕掌屈位固定组 (A组 ) 2 9例 ,男 12例 ,女17例 ;年龄 12~ 6 4岁。无移位骨折 5例 ,移位骨折 1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5例。腕背伸拉固定组 (B组 ) 13例 ,男 7例 ,女6例 ;年龄 13~ 6 2岁。无移位骨折 2例 ,移位骨折 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2例。除A组 1例为外院治疗一周后再移位者外 ,均为新鲜骨折。2 治疗方法A组 …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KM小鼠的急性毒理作用。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法(MTD)测定,选用KM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杜仲腰痛丸组给予最高浓度24%杜仲腰痛丸悬浊液,按0.4 ml/10g分两次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剂量同杜仲腰痛丸组。连续观察7天,记录动物一般表现。结果:小鼠灌服杜仲腰痛丸悬浊液403倍临床剂量,未出现异常毒性反应。结论:说明杜仲腰痛丸临床使用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导致的慢性腰腿痛已经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严重疾患之一,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LDH慢性疼痛的诊疗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病因病理复杂多变,目前仍是世界性的医疗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分子蛋白、医学物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LDH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由病灶局部的研究转向大脑功能与结构区的探索,LDH慢性疼痛引起大脑功能与结构区的异常改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LDH慢性疼痛机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本文对LDH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展开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最新综述,深入探讨LDH慢性疼痛的脑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该病提供科研思路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前,中医药特色疗法在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该疾病名称在临床中被医师使用较少,大多被分割为颈椎病和高血压,这说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没有明确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就存在差异,其疗效不佳则成了必然结果;其次,患者对该疾病名称的不理解,这就需要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减少患者的认识误区,使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最后,对该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评价,临床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使得该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千差万别。制定规范标准、提高疗效、完善评价体系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