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心同治”理论是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则指导下,在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上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同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同治于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认为中风和胸痹大多属于气虚血瘀证,证同则治同,即异病同治,脑心同治。中医学强调整体观,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52.
坎地沙坦酯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抗重塑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东明  危小军  赵明中  陈秀珍 《临床荟萃》2005,20(24):1411-1411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VH引起心脏功能的变化及恶性心律失常.从循证医学观点出发,对于高血压合并LVH者可在选用降压药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同时要考虑药物的抗重塑效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s,ARB)逆转LVH的作用已肯定,但对逆转老年高血压LVH的报道尚少.笔者采用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3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讨论了关于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最新研究结果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左冠状动脉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示(TUNEL)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Fas,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心房颤动(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引起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临床上常以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但药物治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基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血栓是来自左心耳,近年有些临床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术( LAAC)可用于卒中风险高危、不能耐受华法林治疗或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的治疗,不仅能减少卒中、体循环栓塞与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而且在降低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事件方面较口服华法林有更优的结局。但LAAC的远期预后、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比较以及在国人房颤患者的应用经验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原则 隐匿性冠心病可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也可两者结合运用。中药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西药总的治疗原则是采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措施,以防止粥样斑块病变加重及不稳定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最优先考虑选用以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为目标的药物。  相似文献   
57.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EH)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6例,女68例,平均年龄(58.1±10.1)岁(范围31~81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少于(31.5%vs51.3%)未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P<0.001);冠状动脉2支(37.5%vs8.6%)和3支(27.2%vs14.8%)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EH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最佳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数。结论: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提示对这部分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冠心病现代干预策略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的诊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已使冠心病的循证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冠心病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已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得到贯彻与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传统医疗模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构建切实有效的新型医疗模式,如心脏中心与绿色通道,以充分发挥现代医疗技术优势十分必要[1].现就目前冠心病现代治疗策略的主要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T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ACS组)及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CETP基因中TaqIB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CETPTaqIB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B2与B1B1基因型比较,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B1B2与B2B2基因型比较各血脂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B2与低HDL-C有关。TG≥1.7mmol/L时不同基因型间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G<1.7mmol/L时B1B1基因型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B1B2基因型(P<0.05)。结论:B1、B2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AC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及TaqIB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HDL-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