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生凝集素(PNA)修饰长春花碱隐形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花生凝集素修饰长春花碱隐形阳离子脂质体;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考察卵磷脂与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胺基]胆固醇(EPC/DC-Chol)摩尔比、卵磷脂与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EPC/ PEG2000-DSPE)摩尔比、花生凝集素(PNA)质量百分比3个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选最佳处方。结果:优选出的处方为EPC/DC-Chol 摩尔比为1.5:1、EPC/ PEG2000-DSPE摩尔比20:1、PNA质量百分比为0.1%。按照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脂质体的Zeta电位稳定、粒径分布均匀。结论:该方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PNA修饰长春花碱隐形阳离子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2.
目的基于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探讨绞股蓝总甙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绞股蓝总甙2.973 g/(kg·d)、辛伐他汀2.275 mg/(kg·d)灌胃8周,模型对照组、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ULK1、Beclin1、LC3、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G、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管腔见较大粥样斑块,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管腔粥样斑块明显减少,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1或P0.05)。结论绞股蓝总甙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线粒体作为靶点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治疗。而线粒体作为人体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与中医中"脾"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并且脾失健运所产生的痰浊血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从"脾-线粒体"之间的关联来探究脾虚痰瘀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4.
"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理论的经典应用之一,对病机大致相同的不同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脾是人体内重要脏腑之一,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主运化,主统血,脾失健运,功能失常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同时发现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基于"异病同治"探讨"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基于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模型组、3-MA组、模型+3-MA组、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3-MA组LC3-Ⅰ/LC3-Ⅱ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细胞中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力增高(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增多(P0.01);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MDA含量增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LC3-Ⅰ/LC3-Ⅱ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g3、Atg4b、Atg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丹参酮ⅡA+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模型+3-MA组Atg3、Atg7、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EA.hy926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信号通路即Atg12-Atg5通路和LC3-PE通路相关蛋白,发挥其保护EA.hy926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生物学活性,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基于液相芯片技术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依据相应标准选择血脂异常患者(疾病组)25例,给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4周,对照组25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12种细胞因子水平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血清中有6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分别是IL-7、IL-8、G-CSF、MCP-1、MIP-1b、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7、IL-8、G-CSF、MCP-1、MIP-1b、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进行检测,发现血脂异常患者体内有多种免疫失衡,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可以纠正这一失衡,并改善脾虚状态下膏脂转输障碍,进而防治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67.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立德树人,注重中西医融合。课程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预防医学课程加强中医药特色,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目前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特色不鲜明,与中医药联系不密切。在思政视域下创新地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医学课程,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中医药院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深度融合,发掘不同专业课之中包含的文化基因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范式,将这些变成思政教育的载体,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巨大潜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过程。因此,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69.
医教协同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临床教学基地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阵地和临床教学的根本保障。文章对一流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医院校打造一流临床教学基地、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能通过多种机制等发挥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文中总结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为丹参酮ⅡA更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