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TCC作为血管通路规律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并利用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行UD评估血管通路的HD患者。记录所有TCC患者循环率(access recirculation,AR)及实际血流量。评估UD方法在TCC再循环率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同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基于HD02监测的TCC患者再循环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TCC患者78例,UD监测分析显示:(1)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比导管反接,导管正接的A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vs. 34%(14%~42%),P0.01]。(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CC患者导管反接与AR独立相关[OR=14.754,95%CI(3.689~59.013)],而透析龄、TCC建立时间、糖尿病因素与AR的关联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反接是引起TCC患者AR的危险因素。基于UD的血管通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障碍,在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拟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2.
23.
<正>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笔者根据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神经性皮炎的诊断,1均来源于我科门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8~71岁,平均37.3±11.5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2.4±1.2年。其中皮损位于颈部两侧或颈后枕部21例,位于双肘关节伸面、肘弯的16例,肩背部11例。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了解海军基层军医素质构成现状与规范化培训需求情况,为针对性开展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军某舰队基层军医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使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海军基层军医以"医学专业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程度最高;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工作环境综合评分(7.97±1.55)处在中等水平;海军基层军医日常工作量较低,处置病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和训练伤、皮肤病等为多见,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规范诊治技术、海军基层部队配发仪器设备使用技能等亟待提高;71.13%海军基层军医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适宜周期为1年,着重于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80.06%)、基本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67.56%)、综合知识面的拓展(56.55%)。结论海军基层军医素质能力相对薄弱,规范化培训现实需求迫切,建议科学设计其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规范化培训项目,逐步完善海军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一线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症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7 d后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胆碱酯酶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7.
咽喉部血管瘤在临床较少见,其治疗方法较多,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咽喉部,特别是舌根部手术,由于其解剖位置深、血运丰富、手术空间狭小,术后易出血及喉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故既往传统手术难度较大。我科2009-2014年探索应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咽喉部窄基型血管瘤患者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53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药三黄苦参洗剂联合抗敏止痒乳膏治疗女性外阴慢性湿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门诊确诊的女性外阴慢性湿疹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Ⅱ组,各31例。观察组予三黄苦参洗剂联合和抗敏止痒乳膏治疗,bid;对照Ⅰ组单独外用三黄苦参洗剂,bid;对照Ⅱ组单独外用抗敏止痒乳膏,bi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结合瘙痒评分进行湿疹严重程度评定,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decline index, SSR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Ⅰ组67.74%,对照Ⅱ组66.67%,观察组与各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8周时,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P<0.05),对照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苦参洗剂联合抗敏止痒乳膏治疗女阴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皮损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来自于江西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cag A、vac A和ice A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并探讨H.pylori cag A、vac A和ice A基因亚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来自江西地区的316例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的胃窦黏膜中,培养出107株H.pylori菌株,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H.pylori ure A、cag A、vac A及ice A基因亚型。结果在107株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H.pylori ure A基因和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107/107)和94.4%(101/107)。vac A基因总检出率为100%(107/107),vac As1a、vac As1c、vac Am1和vac Am2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4.8%(80/107)、25.2%(27/107)、29.9%(32/107)和69.2%(74/107),其中0.9%(1/107)H.pylori菌株同时检测出vac Am1和vac Am2基因型;在vac A基因的嵌合体中,vac As1a/m1、vac As1a/m2、vac As1c/m1和vac As1c/m2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6.2%(28/107)、51.4%(55/107)、3.7%(4/107)和17.8%(19/107)(P0.001)。ice A1和ice A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4%(85/107)和9.3%(10/107)(P0.001);ice A1和ice A2基因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为7.5%(8/107)。H.pylori各基因亚型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3组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于江西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儿童感染的H.pylori优势基因亚型是cag A、vac As1a/m2和ice A1;H.pylori感染存在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H.pylori基因亚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