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儿茶素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应用儿茶素作为干预性药物,检测大鼠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探讨儿茶素对营养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增加并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0.01),经过儿茶素处理后体重略有下降,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高于普通饮食组,而HDL-C则低于普通饮食组(P<0.01)。儿茶素处理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有所下降(P<0.05)。而儿茶素对于正常饮食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儿茶素可有效防治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营养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62.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沿神经走行分布,多有典型症状,因发病部位不固定,出疹前无特异表现,因此常被误诊。现回顾分析我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3例带状疱疹,以探讨误诊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3.
王小虎  许刚  马小胜  张圃 《医学争鸣》2004,25(14):1304-1304
1临床资料1996/2002年收治下颌骨陈旧性骨折31例,男20例,女11例;6岁1例,21~50岁30例,平均年龄28岁.本组病例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22例(71.%),工伤意外7例(22.6%),其他2例(6.5%).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手术指征、方式以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3年8月至2011年5月间16例手术治疗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4个月(13d~17岁),中位体重为5kg(3.6~50kg)。其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15例,大多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卵圆孔未闭,左肺动脉起源异常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手术同期矫治。手术方式多为异常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2例年龄偏大的患儿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术前进行肺活检手术,根据肺活检估计肺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复查均未提示有肺高压表现,1例合并肺动脉残余梗阻,术后3个月后肺动脉压差明显降低至30mmHg,余病例无明显吻合口狭窄,2例大龄患儿手术效果符合肺活检结果。结论:16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年龄小患儿一般手术效果好,年龄大的患儿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行肺活检评估有无手术指征,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72例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损伤106例,血管损伤54例,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进行早期修复;术后2~7 d采用血管造影对吻合血管进行评价;随访25~30个月,对患者神经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损伤106例患者中,神经修复"优、良"者98例(优良率92.45%);血管损伤54例中,血管修复"优、良"者52例(优良率96.3%);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中,神经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血管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本组神经修复总优良率为90.70%(156/172)。结论:早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血管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7.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于2020年8月发布了《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程管理及防控指南》,对指导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安全、有序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与评述,以期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神经外科及相关专业开展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粉体学特性的测定与评价。方法:采用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引湿性试验、激光粒度仪等研究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的流动性、吸湿性、粒度及粒度分布等粉体学性质。结果: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的休止角接近60°,压缩度大于0.5,均齐度接近于8,Carr流动性指数达到43,表明物料的流动性较差。脑心通填充物具有引湿性,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5%。激光粒度仪检测优化条件为:分散气压0.25 MPa,进料速度60%,料斗间隙2 mm,加样量1.0 g,检测时间20 s。测定的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粒度D(3,2)、D(4,3)分别为(33.33±1.48)、(105.34±4.35)μm;粒度分布d_(10)、d_(50)、d_(90)分别为(13.13±0.59)、(71.95±2.06)、(231.80±10.56)μm。结论:通过对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粉体学性质的研究,为脑心通胶囊生产中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郑锋  许刚  张福清  王敏 《中国骨伤》1999,12(6):79-79
我科自1993年9月~1998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三枚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中老年人新鲜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7~89岁。右16例,左10例。Garden型1例,型6例,型10例,9例。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24小时内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及股骨髁上牵引5~7天,进行早期无损伤复位,并予床边拍片复查。治疗方法 将复位后的患肢外展内旋10°~15°位固定在自制牵引复位架上,在C臂X线下先打入导针,第1枚导针进针点位于粗隆下3cm处股骨外侧皮质中点稍偏后,紧靠股骨距,按股骨距骨小梁方向置放,保持10°…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用保肝、支持和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芎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ACR)及肝脏的超声影像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