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目的:介绍了Tenon内固定器治疗不稳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治疗32例结果满意,平均随访19月。结论:Tenon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骨折的结果显示手术操作较简便,手术时间较短,作者认为是一种相当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s,HA)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 自体BMSCs分别种植于PGA和HA支架后共同培养,生物胶粘连两种支架-细胞复合物形成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20,3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后形成稳定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及软骨下骨,该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融合良好,32周后软骨标本无明显退变。结论 以BMSCs为种子细胞、更符合缺损处生理结构的PGA-HA为支架的复合体,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长期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3.
椎弓根投影的放射学实验研究徐又佳,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张小东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经椎弓根固定治疗已广泛运用,闭合经皮经椎弓根外固定方法国内外亦已开展[1,2]。该技术的关键是椎弓根螺钉如何安全、正确进入椎弓根。由于椎弓根横断面积极小,又有特定斜度,...  相似文献   
54.
作者报告短节段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213例结果,其中Roy—Camille技术90例,Dick30例,R—F56例,Margerl37例.经过平均随访4年4个月表明尽管四种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不同,但临床治疗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相似,并无明显差异.Roy—Camille断钉率高,Dick技术操作繁琐,margerl手术创伤最小,作者建议骨科医师宜按自己的经验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18岁。工作时被冲床压伤1 h于2005年6月8日急诊入院。检查见右前臂中段完全离断,右手示、中、环、小指近节中段以远完全离断,离断组织有皮下瘀斑。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即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再植前臂段:清创后在离断前臂远近端找出尺、桡动脉及伴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皮下浅静脉3条;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及骨间后神经以及伸屈肌腱等  相似文献   
56.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的骨软骨,并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用于修复缺损。结果 随访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的曲度,是较为实用的手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3例(年龄>5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27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7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内翻畸形愈合、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各1例,撞击综合征4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大结节不愈合2例,大结节移位消失、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各1例.钢板组三部分骨折Constant- Murtey评分优于置换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Constant - Murley评分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组少于钢板组(P<0.05). 结论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对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肱骨头坏死可能性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适当改良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外踝骨折,胫骨内侧及内踝,治疗7例踝关节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9 d,平均7 d,术后注意观察伤口皮肤血运及肿胀情况,踝关节辅以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内外踝骨折均对合良好,伤口皮缘局部轻度坏死2例,予以保守治疗3个月复查皮肤良好愈合,无一例伤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术后均出现骨痂良好生长,6个月内均达到骨折线模糊,部分消失,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而导致的内翻外畸形患者。结论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能准确复位关节面,能够暴露外踝及胫骨内侧、内踝,避免了局部狭窄皮瓣,保护局部软组织血供,掌握恰当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150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迈之灵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云南白药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