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4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927篇
内科学   40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267篇
综合类   1502篇
预防医学   715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696篇
  8篇
中国医学   653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脑显像与CT扫描在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影像特征,并客观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18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术后残留4例,术后复发6例,术后无复发8例)进行~(99m)Tc-MIBISPECT脑显像并同步行CT扫描,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99m)Tc-MIBISPECT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CT扫描亦无异常。在胶质瘤术后组,4例肿瘤残留及6例肿瘤复发者~(99m)Tc-MIBI SPECT脑显像均表现为核素浓聚的肿瘤徊性结果;8例无复发者均表现为无核素浓聚的肿瘤阴性结果;CT扫描表现为真阳性者3例,真阴性者6例,假阳性者2例,假阴性者7例。~(99m)Tc-MIBI SPECT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CT分别为30%、50%和75%,前二者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99m)Tc-MIBI SPECT脑显像对早期发现并鉴别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较CT优越;二者结合分析,对确定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以 1 .5%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水溶液按 1ml/2 0 0 g体重剂量尾静脉注射 ,致大白鼠高血糖 ,取血糖达 1 1 .1 1mmol/L以上者观察 8周后取坐骨神经病理制片观察 ,结果有末梢神经炎者达65.85%。血糖轻度增高者(1 1 .1 1~ 1 6 .66mmol/L) 发病率达 50 .0 0 % ,中度增高者 (1 6 .67~ 2 2 .2 1mmol/L) 发病率为 68.75%。血糖高度增高者(2 2 .2 2mmol/L~以上 ) 发病率为 76.92 % ,躯体神经发病程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关系。其病因可能是由于血糖增高导致代射障碍 ,血管壁脂质沉积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水肿、增生、肿大 ,进一步导致微循环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时机、剂量和方法,1994年1月—1999年1月,我院收治8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溶栓)组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37~79岁,平均(60.5±6.8)岁。均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症状和体征,其中偏瘫88例(轻度42例,中度28例,重度18例),失语56例,偏身浅感觉障碍49例,部分意识障碍11例。有高血压病史61例,糖尿病史43例,冠心病史37例,脑血管病史未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5例。发病到治疗时间1~24h,其中≤6h45例,6~h24例,12~24h19例。溶栓前常规作出、…  相似文献   
74.
小儿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原发性弥漫性脑损伤,是最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也是引起脑外伤后严重致残及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死亡率高达42%~62%[1]。我院自1995年至今收治11例,10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9.1%,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6岁~9岁,平均7.7岁,汽车撞伤7例,坠落伤4例。2临床表现:11例伤后均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1月~2月。5例出现抽搐,2例刺激可引起角弓反张,11例伤后肌张力均增…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分布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文昌市某医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按年龄相差0.5岁,性别相同招揽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肠道菌群检测及炎症因子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0例,男性各99例,女性各101例,病例组平均年龄(43.17±8.7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54±9.11)岁,2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主要检出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除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6、IL-17、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饮酒(OR=3.526)、吸烟(OR=1.272)、饮食不洁(OR=4.592)、存在合并感染(OR=2.146)、情绪紧张(OR=3.919)均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种类、数量分布不平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地健康教育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6.
1978年Steptoe和Edwards开创的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剑桥诞生。迄今20年间,以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IVF-ET)为代表的辅助生育科技已在各国开展。我国首例试管婴儿于1987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诞生。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于1998年8月成立后,已施行53周期体外授精,临床妊娠有20例。1999年6月28日,我市第一例试管婴儿在本院诞生。陈某,女,37岁。结婚10年不孕。平时月经规则,周期5/30天,曾多次去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就医未孕,于1998年9月来我中心要求做试管婴儿。经…  相似文献   
77.
人工授精作为一种辅助生育方式,因其操作较简单、投资少、费用低,为较多医院所采用。对女方抗精抗体持续阳性,男性少精、弱精导致不孕,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有较好的效果。我生殖研究中心在1998年8月至1999年5月,共进行人工授精8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87对不育夫妇,婚龄2~7年,平均4.2年;男方年龄27~43岁,平均32.9岁;女方年龄25~38岁,平均29.3岁。87对夫妇中,女方抗精抗体阳性,男方精液正常53例;男方精子数<20×109/L、向前运动的精子(A类和B类)<50%或A类运动的精子<30%的34例,女方经妇科常规检查、基础体温(B…  相似文献   
78.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普及和不断深入,医院药师走出药局,深入临床参与和指导合理用药,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院药师业务素质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临床药剂师的业务水平素质相对较低。主要反映在:(1)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临床药剂师应担负的工作。高龄医院药师虽然长期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积累了不少药物知识,但由于知识老化,对临床药学的新理论、现代知识和方法还没有掌握。中青年药师虽然知识得到某些更新,但由于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是以化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临床医学知识匮乏。(2)知识面  相似文献   
79.
就地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因溶栓开始早,成功率高,对降低AMI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5月,探讨就地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老年AMI 14例,12例梗塞再通.14例均安全送院。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加味六味地黄汤由益母草、丹参、黄芪和六味地黄汤组成,功能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利水消肿,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有良效[1].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常用于肾病的治疗,且疗效确切[2-4].实验药理学上常用阿霉素(adriamycine,ADM)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模拟临床的肾病模型[5-9],因此,作者采用ADM-NS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和六味地黄胶囊对病鼠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抗氧化作用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