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普及和不断深入,医院药师走出药局,深入临床参与和指导合理用药,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院药师业务素质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临床药剂师的业务水平素质相对较低。主要反映在:(1)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临床药剂师应担负的工作。高龄医院药师虽然长期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积累了不少药物知识,但由于知识老化,对临床药学的新理论、现代知识和方法还没有掌握。中青年药师虽然知识得到某些更新,但由于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是以化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临床医学知识匮乏。(2)知识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标准对社区自然人群糖代谢类型分布的影响。方法抽取200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自然人群糖尿病调查数据库中40岁以上人群1716例,分别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 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划分人群糖代谢类型。结果 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与WHO标准相比,ADA标准所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升高8.9%(从21.3%至30.2%),而正常葡萄糖耐量下降8.9%(从68.3%至59.4%)。ADA标准新确定的空腹葡萄糖受损与正常葡萄糖耐量比较,其体重指数(40~49岁)和腰臀比(50~59岁)明显增加,而与WHO标准确定的空腹葡萄糖受损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40岁以上社区自然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不同诊断标准对糖代谢类型比例有明显的影响,ADA新的诊断标准比WHO标准更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糖尿病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液胸或气胸技术辅助氖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 73例无手术指征膈顶部肝癌患者接受了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argon-helium cryosurgery system,AHCS)治疗。其中,A组38例患者共46个病灶在彩超引导下采用人工液胸或气胸技术辅助进行,B组35例患者共43个病灶无人工液胸或气胸技术辅助,治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AFP值均较术前出现明显下降(P<0.01),术后A组外周血AFP值远低于B组(P<0.05)。术后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远远高于B组,而不完全坏死率,部分坏死率却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个月后根据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the 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价疗效,显示术后A组完全缓解(CR)及稳定(SD)患者数均大于B组(P<0.05),而进展(PD)患者数却远远小于B组(P<0.01)。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B组。结论彩超引导下人工液胸或气胸技术辅助AHCS联合TACE治疗能充分显示膈顶部肝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浦东新区人群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性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社区自然人群血糖变异特点及其分布情况,对浦东新区的1628人进行调查,检测空腹血糖和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血糖变异系数。结果显示血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糖耐量低减者占较大比例。血糖变异系数与空腹血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呈正相关。血糖代谢异常与年龄、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T4b期胃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T4b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21)与开腹组(n=33)。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4.2±73.50) min vs.(197.2±47.3) min,P=0.007)]更长,腹部切口[(9.8±3.4) cm vs.(20.3±5.1) cm,P=0.002)]更小,术后疼痛[(3.8±2.3) vs.(7.4±2.5),P=0.027)]更轻,术后肠功能恢复[(2.7±1.4) d vs.(4.1±1.8) d,P=0.035)]更快,术后住院时间[(7.3±2.1) d vs.(10.7±2.9) d,P=0.013)]更短。两组术中出血量[(205.1±114.8) m L vs.(150.7±87.5) m L,P=0.067)]、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21vs. 8/33,P=0.563)、非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21 vs. 2/33,P=0.638)、淋巴结清扫数量[(26.3±11.5) vs.(31.6±13.2),P=0.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T4b期胃癌患者安全、可靠,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尽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使用生物补片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生物补片修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手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24例(对照组),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同时行补片加强33例(实验组)。对比分析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的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症状控制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未明显延长(P > 0.05)。短期随访结果说明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补片;术后复发;腹腔镜;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7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外科特别是达芬奇手术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三维成像技术、更好的人体牛物工程学设计及更加精细的操作。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外科达芬奇手术系统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及PubMed等数据库有关达芬奇系统辅助Nissen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论文。根据数据类型不同,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倒方差法和M.H法,并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累计1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外,传统腹腔镜组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术后吞咽凼难发生率、中转开腹或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率、再手术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行疚病时并不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因此应谨慎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10.
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包括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以及瘢痕形成期等多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涉及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与创伤后组织修复关系较为密切的有转化生长因子p(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多种。这些因子在伤愈过程中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调节着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组织连接、创伤修复的相关基因表达。本文就上述各因素与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