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加强抗肝炎病毒治疗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从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复制规律到病毒免疫、病毒变异等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抗肝炎病毒治疗方面,从化学药物、中医药治疗到免疫治疗、导向治疗、基因治疗,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寻找经得起临床检验而有较好效果的药物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今就其中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2.
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16~18日在安徽黄山市召开。有来自美国、台湾、香港以及大陆的代表600多人参加大会,20位著名学者发表专题演讲。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的600余篇论文是从1100多篇论文中选取的。会议涉及领域较广,内容丰富,本文仅就肝癌的治疗学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A组)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B组)1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辩证分型.结果:面色晦暗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苔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血瘀血热表现较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多见,其治疗应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注重凉血活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5.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脂肪肝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2],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提出,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就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6.
赤芍承气汤对重度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重度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例重度肝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思美泰、清蛋白等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赤芍承气汤煎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清蛋白(Alb)、TNF-α及大便培养检测肠道9种正常菌群:大肠杆菌(EMB)、葡萄球菌(SP)、消化球菌(PS)、拟杆菌(BD)、酵母菌(SB)、肠球菌(EC)、双歧杆菌(BL)、乳酸杆菌(LC)、梭菌(CD)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BL、LC等肠道有益菌群明显增加,EMB、BD、CD等有害菌群明显减少:TNF-α及生化指标(TB、AIB、PTA)等均显著改善:病死率显著降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赤芍承气汤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与比例,减少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等有害菌群的数量,降低血清TNF-α水平.改善肝脏生化指标,降低重度肝病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7.
1 前言 本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图形图象、音频处理、数据压缩、分布式网络、超媒体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与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诸多珍贵肝病资料文献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再集成、重表现形象、生动地在因特网(Internet)上展示,提供全球用户查询。在运用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传播中医学方面作一次富有创  相似文献   
108.
剔毒护肝方抗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目的:观察剔毒护肝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剔毒护肝方治疗,观察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剔毒护肝方能提高白蛋白和降低球蛋白含量,且有显著降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作用,能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剔毒护肝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0.
通里攻下法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法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LPS 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通里攻下中药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LPS 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表达增强;肝细胞Fas/FasL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