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按摩治疗失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明 《西部中医药》2009,22(10):33-34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易再寐。重者甚至彻夜难眠,从而导致整日精神疲惫,严重影响到工作及学习效率。现代医学多将失眠归纳到神经衰弱范围内,是神经衰弱的一种典型症状。常伴有头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疲乏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笔者从事临床按摩工作20年以来,收治失眠患者164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多颅神经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方法:对58例多颅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及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8例中治愈55例,好转3例.结论:多颅神经炎无明确病因,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神经损害为常见,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3.
1病例报告例1女,45岁。咳嗽、咯痰50余天。入院前1周低热。胸片疑为两肺转移性肿瘤。近1年间断性鼻衄。实验室检查:血沉91mm/1h,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抗体( ),lgG 19.6g/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2m g/L。CT表现:以两中下肺叶分布为主的大小不一的结节,部分病灶可见厚壁空洞,(图1)。CT导引下2次行病灶穿刺活检,提示肉芽肿(W G)。环磷酰胺治疗1周,病情明显缓解。例2男,55岁。间断性咳嗽、咯痰、咯血4个月。病初曾有低热,抗生素治疗后正常,但咯血无改善。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胸片示两肺多发球形病灶。体检:于左胸锁乳突肌前缘触及数…  相似文献   
94.
95.
程明 《黑龙江医药》2015,(3):590-591
目的:分析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治疗组(40),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组采取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与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15.00%、87.50%,对照组分别为37.50%、6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质疏松(OP)性椎体骨折大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表达与力学动态的影响。   方法  把60只SD雌性大鼠均等划入至假手术组(sham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OP组)、行BMSCs处理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BMSCs组),对比3组动物骨动力学改变、骨定量振幅衰减(BUA)状况、骨密度(BMD),经由HE染色查看椎体骨组织形态学与参数;ELISA测定血清内CTX-1、BALP水平。  结果  力学对比表明,在L5椎体与右侧股骨力学改变方面,对比3组实验动物发现存在显著区别(P<0.05);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上,OP组与sham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经过干预,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明显偏高(P<0.05)。相较于sham组,OP组动物的BUA与BMD值下调(P<0.05);经过干预,在BUA与BMD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增高(P<0.05),与sham组相当(P>0.05)。在骨小梁数量上,与sham组相比,OP组明显偏少,同时分布失调缺乏规则性;在此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偏多,同时分布较为规则。相较于sham组,OP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出现大幅改变,MTPT与TBV这2项参数皆大幅下降,MAR与TRS参数皆大幅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与OP组相比为明显改善表现(P<0.05)。相较sham组,OP组血清内BALP含量大幅减少,CTX-1水平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血清内BALP含量与OP组相比偏高,CTX-1含量与OP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  结论  BMSCs对OP性椎体骨折大鼠力学改变具改善作用,可提升骨组织最大荷载与弹性模量,同时BMSCs可上调血清内BALP表达,使CTX-1表达下调,由此帮助OP性椎体骨折大鼠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98.
微创、保胃、保功能与个体化已成为日本早期胃癌治疗的显著特色。内镜治疗的适应证与根治性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外科治疗方面,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推荐D1+淋巴结清扫;对可疑或明确淋巴结转移者,行D2淋巴结清扫。尽管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基于现有临床研究,第6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对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仍较谨慎,对于临床I期病例,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获强推荐,但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及机器人手术仅为弱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结合淋巴引流区清扫、双镜联合手术有望进一步缩小胃切除与淋巴结清扫范围。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及近端胃切除术开展日益广泛,获指南弱推荐,近端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推荐食管残胃吻合、双通道吻合或间置空肠,但临床主流是双肌瓣吻合、改良食管胃侧壁吻合(mSOFY)及双通道吻合。早期胃癌手术建议保留大网膜,对迷走神经的保留仍具有一定争议。基于现有证据,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均不推荐术后辅助治疗。今后,早期胃癌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微无创、保胃、重功能及个体化的特点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将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布拉氏酵母菌1.0g/次,bid,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800Iu/d,治疗20d,停10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肠镜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4%(P<0.01);治疗前2组均表现高TNF-α、IL-17和低IL-4、IL-10。治疗后2组均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例(8.89%),对照组7例(1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的机制与布拉氏酵母菌和维生素D能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0.
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丝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粉碎马来微丝蚴断片为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以诊断丝虫病。用血清和耳垂滤纸干血滴浸出液进行对比,结果两者检出率相似,认为后者可以代替前者。对微丝蚴血症114例和正常人血清191例同时作IFA试验,当血清滴度为1:10时,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8及98.4%。在两种丝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人群作IFA试验,能检出其高低不同的微丝蚴阳性率,表明本法可应用于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