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4篇
  3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赵玉升  李伟洋  曹天佑  陈玉民  白雪  张盈  吴同  屈会化  赵琰 《中草药》2021,52(20):6188-6196
目的在葶苈子炭Descurainiae Semen Carbonisatum(DSC)中发现并分离出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利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来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马弗炉高温炭化葶苈子,并对炭化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水溶性的纳米类成分,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 nano-component,DSC-NC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DSC-NCs进行表征,并利用CCK-8实验来评价DSC-NCs的安全性。同时,利用脂多糖诱导ALI大鼠模型来评价DSC-NCs的保护作用,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肺组织中氧化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的变化情况,研究DSC-NCs对大鼠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TEM结果显示DSC-NCs外观形貌近球形,分散度良好,主要集中在2.5~6.5 nm,晶格间距为0.224nm。XPS分析显示DSC-NCs中含有C、O、N等元素,其中C、O元素占主导地位,结合红外光谱可以发现其表面官能团丰富,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基团。此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DSC-NCs的安全剂量在500μg/mL以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SC-NCs治疗组的肺组织破坏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状态得到有效缓解,DSC-NCs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水平,升高SOD活性和减少丙二醛含量。结论 DSC-NCs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减轻过度的氧化应激水平相关。这不仅为探索炭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ALI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连翘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了连翘抑瘤作用及小鼠H22肝癌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EusA法)。结果:不同剂量连翘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H22肝癌的生长,能增加TNF—α和降低IL-8-的含量。结论:连翘对小鼠H22肝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回顾川南玄府学术流派将"玄府学说"用于"脑玄府"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简介该学术流派"脑玄府"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临床经验与科研方向,并展望玄府学说与脑病学说的融合创新之路,探讨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以盼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医疗管理模式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妊高征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医疗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情绪、血压、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DBP、SB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减少,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医疗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妊高征产后出血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血压,减少产后出血量,进而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从神经-受体-受体介导睫状肌细胞内反应角度探讨肝劳发生的机制。方法:选用与猿猴解剖特点极其接近的动物树鼩,对其限定照明时间并予以形觉刺激诱视,造成树鼩持续近视状态以模拟肝劳的病理变化。在实验的第3,6,9天分别处死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动物,取睫状体检测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和Na^ -K^ -ATP酶;以确定造模3,6,9d3个不同时段对动物的影响。结果:造模6d时,树鼩睫状肌中β-AR发生了上行调节;造模6d时,β-AR睫状肌中cAMP含量显著升高,cGMP含量降低;造模6d时,β-AR睫状肌中Na^ -K^ -ATP酶活力升高。结论:持续近视状态下睫状肌双重神经支配的异常为肝劳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9种调血脂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0年版)中9种调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200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调整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2年8月;同时检索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和WHO乌普沙拉检测中心数据库.以药物的调脂作用、冠心病的预防作用以及毒副作用为评价指标纳入相关文献,科学、客观、真实的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每个品种的评价和品种间的相互比较提供依据.结果相互比较药物调脂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的等效剂量(LDL-C降低25%)为:阿托伐他汀10 mg/d,辛伐他汀20 mg/d,普伐他汀40 mg/d,洛伐他汀40 mg/d,西立伐他汀0.3 mg/d,氟伐他汀80 mg/d;现有证据尚不能对吉非贝齐与非诺贝特比较,阿西莫司与他汀或贝特比较做出判断.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对冠心病一级预防有效,长期应用能减少用药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吉非贝齐一级预防虽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但不降低总死亡率;二级预防的研究中被证明有效的药物是: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吉非贝齐和非诺贝特.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英、美等国政府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均提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横纹肌溶解作为他汀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属于一种偶发性疾病.综合现有数据,横纹肌溶解发生率西立伐他汀最高,普伐他汀与氟伐他汀较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介于两者之间.世界范围内非诺贝特的不良反应事件报道明显少于吉非贝齐.结论依据现有结果,9种调血脂药物中疗效确切、安全、证据质量高、应用广泛的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现有证据表明,疗效较好、较安全,但尚需更多证据支持的有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安全性不如同类药物或研究证据太少的是西立伐他汀、吉非贝齐、阿西莫司.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分为邪毒侵心型、痰火扰心型、气阴两虚型。分析3证型组之间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阴两虚型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50所占的百分比(PNN50)降低最为明显,与痰火扰心型、邪毒侵心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频(LF)以痰火扰心型降低最明显,与气阴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毒内侵型与痰火扰心型HRV指标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检测骨折患者在创伤24h内血浆中一些指标的变化,探讨对诊断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有价值的实验指标。方法 选择117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DVT组57例(创伤24h内发生DVD:未发生DVT组60例(创伤后未发生DVD。健康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50例。分别检测三组血浆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用ROC曲线评价对诊断早期DVT有价值的指标。结果 PAI、t—PA、PC、AT—Ⅲ在三组中均有显著的差异。而FDP未发生DVT组与DVT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AI、t—PA、PC、AT-Ⅲ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是:0.811、0.800、0.649、0.583。灵敏度分别是:73.68%、64.91%、66.67%、61.40%。特异性:66.67%、63.33%、50.00%、56.67%。结论 PAI、t—PA、PC、AT—Ⅲ对早期DVT有诊断一定价值.尤其PAI和t—PA.是诊断DVT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9.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中,组织RNA提取技术已经成为基本的实验技术,从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是构建cDNA文库、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等的基础;在RNA提取实验中,RNA样品易受核糖核酸酶(RNase)的污染,该酶可以降解RNA;在实验中应严格控制各个影响因素,防止RNase的污染;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验经验,就组织中RNA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温阳通窍中药复方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C6胶质瘤细胞大鼠颅内接种,建立脑胶质瘤模型。磁共振成像(MRI)条件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温阳通窍复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3周后取脑胶质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指标。[结果]MRI检测表明体内实验成功构建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动物相比,给药组动物肿瘤微血管减少,可见变性坏死瘤细胞,瘤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高剂量治疗组略强。温阳通窍给药组SDF-1、CTGF、b FGF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温阳通窍中药复方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确有抑制作用,该作用或许与肿瘤组织中SDF-1、CTGF、b FG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