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515篇
  5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芜湖市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效果.方法 收集芜湖市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31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血清,所有婴儿在分娩后24 h内均注射100国际单位(IU)HBIG,并按照"0-1-6"接种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儿童7月龄至12月龄期间召回检测"乙肝两对半",评估免疫效果.结果 婴儿HBsAg阴性率98.43%;婴儿HBsAb阳性率98.12%,母亲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婴儿HBsAg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05);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校正=6.079,P=0.014).结论 HBIG与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实习后期护生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对214名实习后期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14名实习后期护生压力均分为(3.13±0.69)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个人专业态度、父母对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态度、心理资本韧性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后R2=0.314),个人对专业态度越喜欢,父母对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态度支持,心理资本韧性得分越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越低,护生压力越小。结论:实习后期护生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个人专业态度、父母对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态度、心理资本韧性、消极应对方式可影响其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23.
将合成的含有随机序列 (NNK) 1 0 的寡核苷酸片段 ,克隆入噬菌体呈现载体噬菌粒 p CANTAB5 E的 Sfi ,N ot 位点 ,即 cp 蛋白信号肽与成熟肽之间 ,电转化 E.coli TG1,构建了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十肽库 ,实际库容为 3.5 3× 10 7,插入率为 6 6 .7% .经辅助噬菌体 M13KO7超感染后 ,获得滴度为 4.8× 10 1 1 pfu/ m l的噬菌体上清 .经过两轮 panning筛选和富集 ,从构建的随机十肽库中筛选到 2 6个具有血管形成素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 ,对其中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的短肽序列进行了分析 ,EL ISA检测结果显示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都能够…  相似文献   
24.
喹诺酮类药物(QNs)是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剂型较多等优点,在国内外临床控制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已普遍应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简称《学报》)近38所进刑罚化文的引文,以从文《学报》的专业水平和抻物特色进行评估时参考。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非典型数据统计分析软件NoSA处理数据,统计678篇语文引头的引文量引文发表时间、引文时差、普赖斯指数、引文语种、文献类型和自引率。结果 论文引文率100%,总引文量53756要,平均引文7,9篇,引用近a的文章占95.6%,半衰期为5.4a,3a的  相似文献   
26.
为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EGFR Mc Ab) egf/ r3对肺癌的治疗作用 ,采用 MTT法进行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裸鼠体内移植瘤采用同时治疗 (T1组 )与延后治疗 (T2组 )两种方案 .结果 egf/ r3Mc Ab对高表达 EGFR的 SPC- A1和 A5 49肺癌细胞体外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 :以 SPC- A1进行裸鼠皮下移植做体内实验 ,至治疗结束 ,T1组 5 0 %成瘤(3/ 6 ) ,对照组 10 0 %成瘤 (6 / 6 ) ;至实验结束 ,T1组与 T2组瘤体抑制率分别为 75 %与 6 7% ,瘤重抑制率分别为 6 5 %与 47% .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局部坏死 ,电…  相似文献   
27.
本采用光密度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在亚抑菌浓度时,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很短甚至为负值,氨基糖甙类和磷霉素的PAE较短,碳青霉烯和氟喹诺酮类PAE很明显,随浓度的增加,PAE显延长;在4倍MIC时.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PAE有一定延长,磷霉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甙类及氟睦诺酮类PAE显延长,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在4倍MIC时PAE可达4.5h左右。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对大肠埃希氏菌PAE较短.呈部分浓度依赖性;磷霉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甙类及氟喹诺酮类PAE很明显,且显示出显的浓度依赖性,各类药物PAE的不同可能与其产生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中国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动学。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2名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每日一次,每次400 mg。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出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以及达稳态时间、稳态浓度、累积比和波动系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7);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RSD小于13%。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于给药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442±0.067) mg·L-1,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10.602±1.605) mg·h·L-1,累积比R为1.261±0.031,波动系数FI为1.554±0.061。首次与末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41±0.107)和(1.401±0.125) mg·L-1;t1/2β-分别为(18.934±1.760)和(19.977±1.098) h;tmax分别为(1.039±0.096)和(0.969±0.109)h;V/F分别为(202.167±19.187)和(160.220±22.274) L;CL分别为(33.553±5.038)和(24.807±3.875) L·h-1。首次给药后AUC0~∞为(12.195±1.912) mg·h·L-1,末次给药后AUC0~τ为(10.602±1.605) m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体内无蓄积。受试者服药期间除发生aPTT延长正常的药理效应外,未发现其它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D-聚甘酯的生物分析法。方法:应用 aPTT试剂盒,采用免疫荧光比浊法在 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自动定量分析,aPTT来检测血浆中D-聚甘酯浓度,考察其线性范围、精密度及回收率等。结果:D-聚甘酯在0.05~10.0 mg·L~(-1)血浆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7,n=10),最低检测浓度为 0.05 mg·L~(-1)。1.0,5.0,10.0 mg·L~(-1)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 91.48%,97.56%,105.67%,RSD均小于 14%。这 3个浓度日内及日间 RSD(n=5)分别为 10.63%,5.73%,1.58%和12.91%,9.42%,7.19%。结论:建立的D-聚甘酯生物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灵敏、准确、可靠,可进一步用于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48名18~50岁健康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600mg、700mg、800mg剂量组中,每组6名,男女各半.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严密观察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各组入选受试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条件均衡,具较好可比性.给药后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等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只发现3例次可能与药物有关的轻度-过性不良反应,分别表现为面部瘙痒、皮疹、GOT或GPT升高.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最大剂量至80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400mg/次/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