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The content of cytochrome oxidase(CCO),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and neutrophil alkalinephosphatase(NAP)in bone marrow cells in 68 cases of aplastic anem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determined by computerized graphic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 volunteers(controlgroup).The significantly lowered CCO and SDH levels and the markedly increased NAP contentbefore treatment(P<0.01)became approximately normal after that of supplementing the kidney andremoving blood stasis(P>0.05).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14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资料,另按照2∶1的比例随机选取此期间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70例非重型再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及相关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临床疗效,并使用中医经络检测仪测定人体经络能量指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象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数量升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患者的骨髓象较前改善不明显;③患者经补肾通络法治疗后症状较前改善(P0.05);④治疗前后患者自律神经系统数值与体能均较前发生变化,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组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对照组(P0.05);⑤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P0.05);⑥使用西药加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消失时间较短。结论: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长生存时间、调节自律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精神状态、提升体能、缩短不良反应时间的优点,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补肾通络法治疗非重型再障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颗粒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栓弹力图K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PV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羟基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颗粒。治疗6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PV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及血栓弹力图K值。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弹力图K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至正常值范围,其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脉颗粒可明显改善PV患者中医证候及外周血象,并通过诱导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改善PV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4.
益髓生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益髓生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0例 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30例用益髓生血方加西药治疗 ,对照组 30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 s Fas、s Fas L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86 .7% ,对照组为 6 3.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观察组治疗后 s 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组s Fas L治疗前后与健康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益髓生血方治疗 CAA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 s Fas水平从而与 Fas分子竞争结合 Fas L ,阻断了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
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CD_(34)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加愈障汤组40例(治疗组)和西药常规组39例(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MACS)分离纯化骨髓CD_(34)细胞;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_(34)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1.5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髓CD_(34)细胞bcl-2的表达阳性率和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愈障汤治疗CAA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阻碍了骨髓CD_(34)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CAA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为主的愈障口服液(由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鸡血藤、女贞子、旱莲草、当归、马钱子等组成).6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髓CD34+细胞原位凋亡情况.结果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38.89%、25.00%、86.11%,对照组分别为25.00%、15.63%、6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2组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CAA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抑CAA患儿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过度凋亡,使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低氧状态下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建立低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加药(0.5、1.0、2.0、5.0、10.0μmol·L-1 As2O3)组,作用于胃癌细胞24、48、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光密度并计算抑制率,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作用24、48、72h后,低氧加药组中10.0μmol·L-1浓度抑制率分别为31.99%、55.98%和72.40%,凋亡率分别为(42.88±1.72)%、(56.48±1.48)%和(65.52±1.00)%,而低氧组则分别为4.04%、6.65%和8.11%,(2.08±0.28)%、(2.44±0.51)%和(2.76±0.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氧状态下As2O3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具有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是As2O3产生抗肿瘤效果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0.
Percheron 动脉梗死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被称为 Percheron动脉综合征(Percheron artery syndrome)[1-2]。该病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起病急,仅凭临床表现诊断困难,需结合CT、MRI 检查才能正确诊断。该病临床少见,认识不足可能会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因此熟悉其影像学表现特点意义重大。笔者报道4例 Percheron 动脉综合征的 CT、MRI 及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