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醇质体在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新型经皮给药载体——醇质体进行综述研究分析.根据近10年国内外文献,总结醇质体的制备方法、性质、促透机制及应用进展.醇质体性质稳定,制备简单,包封率高,适用于各种性质的药物,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显著提高了透皮速率,能传递药物至皮肤深层,增加药物在皮肤深层的滞留量.醇质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包载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水溶性、脂溶性、两亲性以及蛋白多肽类),并能达到较高的包封率.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醇质体可以携带药物到达皮肤深层,并提高其经皮吸收速率;与传递体相比,醇质体更稳定;醇质体还可制成凝胶、贴剂、乳膏等方便临床用药的制剂,因而在局部用药和药物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和心脏毒性的耐受。化疗前和化疗后第3周及第6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方法45例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共完成的治疗周期数为156个,平均3.44个周期,完全缓解为8.89%(4/45),部分缓解为40.00%(18/45),总有效率为48.89%,疾病控制率为82.2%(37/45)。化疗后3周,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较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6周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化疗后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4级的毒性主要是血液学毒性。有3例患者出现严重频发房性早搏和相关症状。肌钙蛋白升高,LEVF降低。9例在治疗后出现了心电图变化,表现ST—T段改变和I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性心动过速,行心脏彩超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均无异常。6例出现了轻至中度血压升高。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疗效可靠,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心血管的毒性可以耐受,该方案毒性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浅筋膜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准确定位包皮内外板标记线的前提下,分别锐性剥离、切除多余的包皮内外板,保留内外板间的浅筋膜,3-0丝线间断缝合内外板切口。结果所有116例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水肿轻,无血肿形成,无皮下硬结。结论保留阴茎浅筋膜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C-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MIC-1可作为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为寻找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扁平疣是皮肤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少年面部,病程相对较长,影响美容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分析自2002年起采用聚肌胞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扁平疣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慢性胰腺炎是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为特征的胰实质和胰管的不可逆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7岁患儿,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方法,经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动员和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菌素A、氨甲喋呤、霉酚酸酯、CD25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后,每周输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次,连续4周。结果患儿造血重建迅速,11 d时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14 d时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明显上升;28 d时达正常水平。患者无急性GVHD发生。移植后1个月经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安全、有效,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回升迅速。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缺乏HLA全相合供者的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NK及T细胞上4种抑制性杀伤细胞受体(CD158a、CD158b、NKB1和CD94/NKG2A)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及T细胞上抑制性杀伤细胞受体的表达。结果 NK细胞上CD158a和CD158b的表达于移植后3~4个月、NKB1和CD94/NKG2A的表达于移植后2个月恢复移植前水平。移植前后CD158a和NKB1在CD+3 T细胞上持续低水平表达;移植前CD158b和CD94/NKG2A在CD+3 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较高,且主要表达于CD+8 T细胞上,移植后其在CD+8 T细胞上的表达增加。CD+8 T细胞上CD158b的表达在发生Ⅰ度aGVHD时显著增高,与无aGVHD组及Ⅱ~Ⅳ度aGVH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发生Ⅱ~Ⅳ度aGVHD时增高不明显,与无aGVH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58b在CD+8 T细胞上高表达可能有助于降低T细胞同种反应性,减轻aGVHD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词包括"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镜、开腹手术、开放手术",英文检索词包括"appendecto-my,laparoscopic,LA,open"。测量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腹腔脓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LA与OA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在切口感染发生率〔风险比(RR)=0.40,95%CI(0.27,0.59)〕、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MD)=13.95,95%CI(7.00,20.89)〕、住院时间〔MD=-0.47,95%CI(-0.66,-0.2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腹腔脓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64,1.65)〕。结论 LA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所需的手术时间长,但切口感染发生率少,住院时间短,故LA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1×106/(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38例患者共接受52个疗程治疗,其中27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8例接受2个疗程,3例接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 ICARS及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有效患者行走不稳、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例),腰痛(2例),头痛(1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在中位随访39个月(11-59个月)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在1-19个月,平均(5.95±4.84)个月。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