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bipolar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2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术后随访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RU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结论 PKP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 1 5 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成功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结石完全可以通过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后路颈椎经皮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小针刀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隆福医院骨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均40例,手术组运用后路颈椎经皮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联合组运用后路颈椎经皮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小针刀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肩颈部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效果(疼痛缓解率)以及症状功能评分(眩晕、头痛、旋颈试验)。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手术组(70.0%),联合组治疗后的肩颈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组,联合组的疼痛缓解率(97.5%)高于手术组(85.0%),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功能评分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颈椎经皮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小针刀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肩颈部疼痛,提高镇痛效果,降低症状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的内植物沉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3例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规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随访丢失3例,最后纳入统计:ACDF组20例,ACCF组20例.比较2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 两组术前JOA、NDI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ACDF组为(1.7±1.0)mm和(1.60±0.6)°,ACCF组为(2.8±1.3)mm;(2.4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ACDF组的内植物沉降较ACCF组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1月,采用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8例,年龄35~68岁,平均49岁.病程2~19年,平均8年.轻度6例,中度8例,重度4例.结果 手术时间25~50min,平均35min.出血量15~40ml,平均30ml.住院3~14d,平均5d.术中膀胱穿孔1例,经留置导尿管2周后治愈.1例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在门诊行尿道扩张8次后治愈.1例术后3年出现吊带穿破膀胱及膀胱结石形成,经腔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后行开放手术将膀胱内吊带切除.余17例随访3~6个月,2例增加腹压时轻度尿失禁,其余15例均排尿通畅,无漏尿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SPARC术中术后注意细心操作和正确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2月间抽选该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采用皮瓣手术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每组7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踝肱指数(ABI)、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并对比两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NRS评分、ABI、MN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ABI高于对比组,而NRS评分、MNSI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可提升其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疾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风险低,最终能进一步减少截肢几率。  相似文献   
27.
抗人膀胱癌噬菌体单链抗体的初步制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宏斌  王元利 《免疫学杂志》1997,13(2):119-121,127
应用PCR方法,从杂交瘤细胞中扩增鼠抗人膀胱癌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经DNA接头连接后与噬菌粒pCANTAB5重组,转化大肠杆菌后制备噬菌体抗体文库,通过亲和筛选、再转染、克隆化及鉴定,得到高亲和力抗人膀胱癌噬菌体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28.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37例,年龄2~36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尿道末段狭窄6例、吻合口狭窄30例,尿道末段及吻合口同时狭窄1例.单纯狭窄13例中行尿道末段切开4例、行加盖术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3例.复杂尿道狭窄24例,狭窄长度>0.5 cm,其中伴复杂尿道瘘8例、尿道憩室6例、阴茎弯曲4例、多次手术后尿道狭窄6例,行狭窄段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同时矫正阴茎弯曲、憩室切除、瘘口修补.结果 单纯狭窄组一次手术治愈12例,1例狭窄内切开术后尿道狭窄者二次手术治愈.复杂狭窄组中8例伴复杂尿道瘘一次矫治术治愈7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伴尿道憩室者均一次手术治愈;4例伴阴茎弯曲者一次手术成功3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多次矫治术后尿道狭窄者均一次手术治愈.37例随访12~24个月,立位排尿通畅.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单纯尿道末段狭窄采用狭窄切开术或加盖术,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加盖术或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复杂性尿道狭窄采用狭窄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管尿道成形肉膜蒂加盖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且未经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对其尿亚硝酸盐进行定性测定,同时将他们根据前列腺重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结果经SPSS13.0软件行x^2检验分析。结果:在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分组中。两组之间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002、〈0.0001、0.009、〈0.0001、〈0.0001。而根据IPSS评分得出结果IPSS≥20组与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1。而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3)。根据前列腺重量分组之间的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结论:尿亚硝酸盐检测简单、实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其阳性检出率不高。尽管如此。一旦尿亚硝酸盐检测阳性,仍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0.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由于起源不同,其病变往往独立发生,皮髓质混合性病变较为罕见。本文报告4例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病人CT检查肾上腺均发现异常,术前误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嗜铬细胞瘤1例。4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全切除,3例痊愈,1例术后15年复发,考虑对侧有病变。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在临床上若发现肾上腺疾病有原醛症的表现,同时又有儿茶酚胺症的特点时,要考虑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的可能。围手术期应按儿茶酚胺症准备,确诊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