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51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1989年 1月~ 2 0 0 3年 7月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 5 1例 ,经肾活检确诊并定期随访。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9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Ccr每年下降速度 (ΔCcr)≥ 4mL/min为进展组 ,而每年 <4mL/min为非进展组。治疗前临床情况比较用t检验 ,预后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随访 2 6 .7± 13.9(12~ 6 5 )月后 ,9例 (17.7% )尿检正常 ,15 .7%蛋白尿较随访开始时明显增加 (包括 2例原单纯血尿 ) ,13.7%出现高血压 ,进展组占 2 1.6 % ,其中终末期肾病 3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早期硬化性肾炎各 1例 ,均已进入血透 )。糖皮质激素、降压治疗能显著改善蛋白尿和肾功能 ,对血尿则无明显作用。血尿、起病时肾功能、肾小球病变与肾功能恶化无相关性 ,而高血压、蛋白尿、肾间质小管病变 (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 )与肾功能恶化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预后并非都良好 ,应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NF-κB DNA结合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6例SLE患者,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NF-κB DNA结合活性测定采用凝胶滞留电泳.结果:健康对照组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凝胶滞留电泳均为阴性.6例SLE患者中5例阳性,1例阴性.以血清抗dsDNA抗体的滴度为指标,5例显著升高者的NF-κBDNA结合活性也显著升高,1例阴性.NF-κB DNA结合活性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LE的NF-κB 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3.
以肺部表现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班狼疮(SLE)首发肺部表现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4月4例SLE首发肺部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病人,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29~52岁,从肺部首发症状到出现其它系统症状时间为1周~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订的SLE诊断标准。X线检查示两下肺间质纤维化1例,双侧胸腔积液伴心包积液1例,间质性肺炎1例,狼疮性肺炎1例。肾活检病理为Ⅱ型狼疮性肾炎2例,Ⅲ型1例,Ⅳ型1例。经甲基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等治疗,24h尿蛋白定量均较人院时下降50%以上,复查X线胸片示1例间质纤维化无变化,另3例病灶均有吸收。结论: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病例尤其是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者,必须仔细除外SLE,不能简单地以抗感染治疗处理,需密切随访;必须强调急性狼疮性肺炎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急诊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病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10例急诊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各指标预测发生AKI的OR值及P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采用逐步后退法,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纳入预测模型。将3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06例为训练组,用其指标构建模型,104例为验证组。计算模型在2组的区分度(ROC曲线)、校准度(校准曲线)和临床适用性(DCA曲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急诊住院患者AKI的发生风险。结果:AKI的发病率为36.1%(112/310)。血红蛋白、尿素、肌酐、血清镁等11项指标在AKI组与非AK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白蛋白、肌酐、血清镁、血糖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KI预测模型为logitic(PAKI)=-0.113白蛋白+0.021肌酐+3.837血清镁+0.108血糖-2.878,高于0.398认为存在AKI。此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是0.790(95%CI 0.722~0.859,P0.001)、0.752(95%CI 0.646~0.858,P0.001)。校准曲线U检验显示,训练组与验证组的校准度均较好(P0.05)。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该含血清镁的模型对急诊住院患者AKI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升高与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CSA-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RDW升高定义为心脏术后24 h与术前末次RDW的差值。双变量相关分析筛选与RDW升高相关的变量,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1∶1)降低上述混杂变量偏倚。在匹配组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SA-AKI发病的预测因子。结果:共9 453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被纳入本研究,其中5 690例患者入选倾向性匹配组。全组中,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病率为34.32%(3 244/9 453),住院病死率为2.25%(213/9 453),肾脏替代治疗(RRT)率为1.64%(155/9 453)。发生AKI组患者的RDW升高值显著高于未发生AKI组(0.67±1.09 vs 0.37±0.88,P0.01)。匹配组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35)、术前血清肌酐(SCr)升高(OR=1.012)、男性(OR=1.528)、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09)、合并高血压(OR=1.236)、合并糖尿病(OR=1.290)、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3~4级(OR=1.199)、瓣膜联合冠脉搭桥手术(OR=2.559)、单纯瓣膜手术(OR=1.745)、主动脉夹层手术(OR=4.754)及RDW升高值增加(OR=1.315)均为CSA-AKI发病的预测因子。结论:RDW升高作为实验室数据简便、客观,可预测心脏术后AKI,利于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透析前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PD作为首选肾脏替代治疗的140例终末期肾病阶段(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U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UA组(<387 μmol/L,n=46)、中UA组(387~519 μmol/L,n=44)和高UA组(≥519 μmol/L,n=50)。比较3组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 μ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3%(HR=1.003,95% CI 1.00~1.005,P=0.019)。高UA组较低UA组的全因死亡率高,HR为2.3(95% CI 1.06~5.01,P=0.035),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UA水平与PD患者全因死亡率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控制UA水平有助于延长PD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WP系列体外循环血路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临床应用血液透析用和床旁血液滤过用血路管时的血液净化治疗成功情况及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用床旁血液滤过用血路管和血液透析用血路管各治疗10例次,均顺利完成预定时间治疗。所有血路管的外观透明度、光洁度和柔软度均较好。治疗前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内毒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在应用血液透析用血路管治疗中,2例患者出现肌肉抽搐,1例出现透析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WP系列血路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HD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8-01-01~2008-12-31HD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同期HD患者共811例,死亡237例,死亡患者透始中位年龄岁67(19~87岁),男性占60.8%,中位生存时间9.6月(0.1~96.6月)。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0.3%)、脑血管疾病(16.5%)、感染(24.9%)[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HD患者女性比例(43.7%vs36.7%,P<0.05)、糖尿病肾病的比例(25.0%vs11.1%,P<0.05)、HD前有左室肥厚史的比例(9.6%vs4.7%,P<0.05)、充血性心衰病史的比例(23.3%vs13.4%,P<0.05)较高,体质量指数(BMI)(21.1 kg/m2vs23.6 kg/m2,P<0.05)、eGFR(7.6 ml/min·1.72 m2vs10.0 ml/min·1.72m2,P<0.05)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较低、透析前有充血性心衰史和左室肥厚史是H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非感染死因患者相比,死于感染的HD患者透始年龄较大(66岁vs62岁,P<0.05)、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30.2g/Lvs33.1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始年龄大、透析前低白蛋白是HD患者死于感染的危险因素。33.3%患者于HD开始3月内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8.0%)、心血管疾病(22.8%)、脑血管疾病(11.4%)。HD开始3月内死亡患者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比例(20.6%vs36.2%,P<0.05)、透析前血钙(1.91 mmol/Lvs2.18 mmol/L,P<0.05)、血白蛋白(29.2g/Lvs34.7g/L,P<0.05)、CO2-CP(18.52 mmol/Lvs22.15 mmol/L,P<0.05)、eGFR(7.55 ml/min·1.72m2vs10.29ml/min·1.72m2,P<0.05)均显著较低,HD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19.4%vs16.3%,P<0.05)、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5~10的比例(25.4%vs13.5%,P<0.05)显著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eGFR较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史、CCI≥5是HD 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在HD开始3月内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CCI≥5和开始透析时机较晚的患者。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适时开始HD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年龄≥18岁,透析龄>6个月,排除曾因瓣膜疾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钙化情况。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入选的181例(男98例,女83例)MHD患者中,94例(51.9%)主动脉瓣或二尖瓣钙化,其中主动脉瓣钙化90例(49.7%),二尖瓣钙化30例(16.6%),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钙化26例(1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β = 5.52, P = 0.007)、透析龄(β = 6.99,P = 0.039)和前白蛋白(β = -12.616,P = 0.004)与主动脉瓣钙化独立相关;年龄(β = 0.085,P = 0.05)与二尖瓣钙化呈弱正相关;透析龄(β = 6.057,P = 0.002)、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β = 3.054,P = 0.008)、血红蛋白(β = -0.061,P = 0.035)和β2微球蛋白(β = 7.63,P = 0.01)与二尖瓣钙化独立相关。 结论 MHD患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多发,且以主动脉瓣钙化更多见。年龄、透析龄和低前白蛋白血症是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因素,而二尖瓣钙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贫血和高β2微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造影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远期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注射消炎痛(10 mg/kg)和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g/kg)预处理,30 min后实验组大鼠(n=24)静脉注入复方泛影葡胺(DTZ 8 mL/kg)建立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n=24)缓慢推注生理盐水8 mL/kg。给药后24 h、1、2、3个月观察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血肌酐基线值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注射DTZ 24 h后,血肌酐与基线值相比明显升高[(48.02±5.53)μmol/L vs.(112.7±45.35)μmol/L,P<0.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以片状小管坏死和间质充血为主,尤以外髓明显;注射DTZ 3个月后,尽管血肌酐与基线值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仍存在明显的肾间质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早期损害严重的小管被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 造影剂对大鼠肾脏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并未完全恢复,而留下长期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