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耻骨联合结核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耻骨联合结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外统计发病率为骨关节结核的 0.09%~ 0.53% [1]。最近我院收治 1例。 患者女, 24岁。因间断发热 4个月伴左侧腹股沟处流脓 2个月,于 1998年 1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 4个月无诱因间断性发热,下午低热明显,查 OT试验为阳性,但胸部 X线片未  相似文献   
52.
原发性肝癌1096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手术治疗的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的计算,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选取2009—2019年随访数据更详尽的2884例肝细胞癌病例纳入长期生存分析,其中接受肝切除患者2549例,男性2107例,女性442例,年龄(56.6±11.1)岁(范围:20~86岁);接受肝移植患者335例,男性292例,女性43例,年龄(51.0±9.7)岁(范围:21~73岁)。比较肝切除与肝移植的效果、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等。结果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0331例行肝切除,635例行肝移植。根据收治时间,将10331例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组:1986—1995年组(712例)、1996—2008年组(3988例)、2009—2019年组(5631例)。1986—1995年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9%。2009—2019年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1.7%,其中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4%、26.6%和50.6%。进一步分析行首次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2549例),其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1%、71.9%、60.0%、41.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行一期肝移植的肝细胞癌患者247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0%、64.8%、61.9%、57.6%,行补救性肝移植88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8%、65.2%、52.5%、52.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9例接受首次肝切除和247例接受一期肝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符合米兰标准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3%、87.1%、76.9%、54.7%和95.4%、79.4%、77.4%、71.7%(P=0.754),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6.3%、35.9%、47.6%和8.1%、11.7%、13.9%(P<0.01);超米兰标准无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2%、65.9%、53.0%、33.0%和87.6%、71.8%、71.8%、69.3%(P=0.003),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2%、57.8%、69.7%和29.7%、36.7%、36.7%(P<0.01);超米兰标准有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36.1%、22.2%、15.0%和62.9%、31.8%、19.9%、0(P=0.387),1、3、5年复发率分别为61.5%、74.7%、80.8%和59.7%、82.9%、87.2%(P=0.909)。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性别、术前辅助治疗、症状、AST、术中或术后输血、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硬化、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分化(P值均<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患者资料,得到443对病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解剖性肝切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但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解剖性肝切除(P=0.035)。结论近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升高。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先行切除手术,复发后再行补救性肝移植,补救性肝移植的效果与一期肝移植相当。在确保阴性切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保留更多肝脏组织的非解剖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细胞调控蛋白p27及其相关分子JAB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HCC及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27及JAB1的表达.结果 p27主要在癌旁高表达,而JAB1蛋白在大部分HCA3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JAB1在HCC中表达高于癌旁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27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HCC组织.结论 JAB1蛋白表达与p27呈负相关;JAB1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27,使其表达及代谢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参与了HC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中度以上肌肉骨骼系统慢性持续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已经诊断的1452名慢性骨关节病和腰背痛患者。男762例,女690例,平均年龄49.32岁(20~78岁)。患者服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4周。首剂50mg,2次/d。依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400mg/d。患者每周到医院随访一次,并由医生填写临床观察表格。结果2、3、4周的失访率分别为2.6%、5.0%、7.4%。疼痛缓解率从第1周的70%升至第4周的94%,夜间疼痛发生率从治疗前的86%降到4周后的9%,睡眠质量良好率从治疗前的10%升至第4周的74%,能坚持原工作的患者从治疗前的31%升至第4周的58%,生活态度积极者从治疗前的13%升至第4周的51%,治疗顺应性从第1周的60%升至第4周的75%,本组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8%、呕吐1%、眩晕2%。结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副作用轻微,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 通过iMap-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筛选2018 年1月至 2020 年 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完成iMap-IVUS分析的ACS患者89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脏CTA检查,测算EATV。根据EATV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H组,≥86 cm3,n=47)和低水平组(L组,<86 cm3,n=4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AG和iMap-IVUS影像学结果。 结果 H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均高于L组(P<0.05);冠状动脉斑块含钙化成分明显少于L组(P=0.002),坏死核心明显多于L组(P=0.007),且薄纤维帽斑块(TCFA)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ATV(OR=2.465,95%CI=1.35~4.50,P=0.002)是TCFA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iMap-IVUS分析证实,ACS患者EATV升高与易损斑块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预测TCFA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性,67岁,双下肢静脉迂曲成团20年,酸胀5年,右小腿内侧破溃6个月,临床诊断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给予王玉章回阳生肌法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利用山羊输卵管上皮细胞(OECs)探讨体外培养时间和传代次数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山羊OECs的体外培养体系,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半数贴壁、刚贴满(贴壁1d)、贴满3d和贴满5d,以及原代、Ⅲ代和Ⅴ代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结果细胞贴满3d和传至Ⅲ代时,细胞凋亡比率较低,处于静止期(G0/G1)细胞明显降低,极性线粒体受损明显降低;培养时间延长和传代次数增加后,凋亡比率显著升高,处于增殖期(S,G2/M)的比率显著降低,极性线粒体受损明显升高.结论采用OECs培养胚胎时,细胞应控制在Ⅲ代以内,且贴满时间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58.
UNION-2000型脉冲电磁场系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骨代谢的影响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T色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年龄48-82岁,平均59.8岁。采用UNION-2000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进行治疗,每次治疗40min,10次为一疗程,总共3个疗程。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3个月进行L2-4及wards区骨密度测定。采用腰痛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疗程结束后,16例患者L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和HAMA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非快动眼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总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深睡眠比例、快动眼睡眠比例和睡眠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60.
依据病情发展将经筋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3个阶段:初期久劳成瘀,筋肉挛急,压痛为征;中期因瘀致寒,瘀寒相济,筋结渐生;晚期久延失治,筋肉挛缩,关节失用。提出治疗经筋病应结合火针与放血的特色优势,以“以通为用,强温并举”为治疗原则,温通以温阳化瘀、祛寒散结,强通以祛瘀生新,针对病变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