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优化了临床抗真菌治疗方案,提高了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伏立康唑作为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安全且组织分布广等特点,在临床抗真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与较多的药物具有相瓦作用.临床应根据真菌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机体免疫状况、真菌药敏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合理选用伏立康唑.伏立康唑在真菌感染防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2.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问卷,对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或随访的42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各条目上的需求率60%,围绕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的需求排序位列前7,需求率85%;是否了解抗病毒治疗知识、抗病毒治疗与否及确诊时间长短之间在部分条目上需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程度普遍较高。建议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被确诊后尽早提供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改编现有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指南,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HAART服药依从性指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以ADAPTE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况,对现有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指南进行改编。结果共纳入10份国内外相关指南,内容涉及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干预措施三个方面。本次指南改编形成了高质量的证据资源,最终形成的指南总体质量较高。结论采用ADAPTE方法构建临床实践指南是可行的,为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79)。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P=0.3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观察21例(31眼)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随访2~18个月,对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眼视网膜病变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22眼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及颗粒伴出血,晚期血管狭窄、闭塞.7眼并发视神经乳头水肿.本组患者CD4+ T细胞计数平均为(27.05±28.15)/μL,经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19例CMV阳性.更昔洛韦治疗有效,6例(8眼)治愈,8例(12眼)好转,31眼的治愈、好转率为64.5%(20/31),7例(11眼)无好转,其中6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各种机会感染.结论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部病变特征为早期后极部血管旁白色棉絮斑伴出血,进展期为沿血管分布的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损和灰白颗粒伴出血.CD4+ T细胞计数<50/μL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极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成为晚期AIDS患者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深部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真菌种类几乎包含了所有已发现的致病性真菌和某些条件致病性真菌。深部真菌感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在艾滋病人群中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明确诊断为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根据两性霉素B使用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收集治疗前后临床检测结果、临床预后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入组57例患者,其中标准剂量组(0.7 mg·kg-1·d-1)25例,低剂量组(0.4~0.5mg·kg-1·d-1)32例,两组患者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186),主要包括低钾血症、贫血、肝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标准剂量两性霉素B可以显著缩短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P<0.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0.921)及90 d病死率(P=0.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收治的艾滋病人群中使用标准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可以有效加快脑脊液中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目前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明显改善了HIV感染者的预后,但是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逐步成为影响HIV感染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此文对HAND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王江蓉  孙建军  陈军  沈银忠  郑毓芳  刘莉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医杂志》2011,52(13):1122-1123,1127
目的 调研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为中西医结合诊疗艾滋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计398例,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并进行中医辨证,将患者分成气虚证、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湿热证、气虚兼挟痰瘀证、气虚兼挟血瘀证和无证可辨6种证候。结果 HIV感染者110例,AIDS患者28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气虚兼挟湿热证以及无证可辨者比例均显著高于AIDS患者(P<0.05);而AIDS患者属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血瘀证者显著高于HIV感染者(P<0.05)。结论 HIV感染者以气虚兼挟湿热证为主,AIDS患者以气虚兼挟阴虚证和气虚兼挟血瘀证为多见。  相似文献   
90.
艾滋病合并肺部、眼、口腔多部位Kaposi's肉瘤及口腔溃疡等多种病变临床较少见,我院2009年6月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50岁,汉族.不明原因发热1月,淋巴结肿大2周余.在外院做HIV抗体检测阳性,于2009-06-01转入我院.患者入院前,体温高达39 ℃左右,曾就近到3家综合性医院诊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