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通过开展北细辛全球范围内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为北细辛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 ),以北细辛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布区的396个采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值为依据,经GMPGIS分析得出北细辛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适宜产区和潜在种植区。结果:北细辛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适宜产区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北细辛在中国的主要适宜产区为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湖北、云南等省区。本文同时从品质生态学角度归纳阐述了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对北细辛品质的影响。结论:本文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北细辛主产区及引种区发展相吻合,可为北细辛保护抚育、引种栽培及高品质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伐林栽参可用林地的逐步限制,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无公害生产是未来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年农田栽参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人参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确定农田栽参栽培用地、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该文提出农田栽参土壤修复,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培育适宜农田栽培的抗逆新品种,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等技术策略,以促进农田栽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64.
65.
腮腺肿瘤是头颈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又以良性肿瘤居多,约占80%[1]。腮腺及其肿瘤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术中经常出现面神经损伤,引起面瘫。如何避免或减少术后面瘫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重视的问题。我们对我科2001年3月~2007年7月收治的102例腮腺及其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6.
扶正托毒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浓性疾病.为消渴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项后和背部。易出现内陷变证而危及生命。1990年3月~2007年4月。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研究所以扶正托毒清热活血法为治疗大法.分期辨证论治、内外结合、中西医结分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62俐.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7.
沈亮  蒋舜媛  黄荣韶  周毅  李良波  孙辉  甘凤琼 《中草药》2011,42(10):2114-2118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在4 000~400 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应用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鉴别羌活种子,该方法为鉴别羌活种子的来源及真伪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正常吸毒者口服脱毒舒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43名正常吸毒受试者进行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其中,单次给药者31人,经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7个剂量组(1、2、3、4、5、6和7粒组)。多次给药者12人,男女各半,分为3粒组和4粒组,连续给药6d,前3d1d2次,1次3(或4)粒;后3d1d2次,1次2粒。观察记录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指标。结果:给药后体格检查、体征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实验室检查中单次组共有4组(3、4、5、6粒给药组)的BUN值和两组(3、7粒给药组)的Cr值试验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两组的BUN值和Cr值试验前后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病例的CK值变化有临床意义,但该组均数前后变化分析无统计学差异。试验中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且为一过性,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脱毒舒胶囊单次给药1~7粒,受试者均可耐受;多次给药(前3d早晚各4粒,后3d早晚各2粒)受试者可以耐受。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用药剂量为多次给药,疗程6d,前3d早晚各4(或3)粒,后3d早晚各2(或1)粒,但需注意受试者睡眠、饮食、心肌酶和大小便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对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50例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应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食欲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疼痛缓解率为56%, 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者由44%提高到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缓解疼痛、提高Karnofsky评分几个方面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