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考察盐水法能否代替国标法用于几类常见食品的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对几类食品分别用国标法和盐水法进行霉菌、酵母菌计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国标法及盐水法检验合格率一致,方法学验证结论相同.[结论]建议增订盐水法进行霉菌、酵母菌计数,以减少大量的操作时间和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运用常规的双极电凝开展内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以适应基层医院开展这一微创手术。方法以内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手术)为基本框架,选用医用常规双击电凝做基本器械,辅以少数其他器械操作,对40例诊断为甲状腺腺肿、甲状腺腺瘤的患者行此种内镜下手术。术中采用游离甲状腺动静脉主要分支、属支的二、三级分属支进分离、牵移、电凝、切断的方法行甲状腺手术。结果 4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因术中出血失控需中转手术及无一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2例术后声嘶分别在术后第2、第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37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常规的双极电凝在内镜辅助下行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可行安全,止血确切,宜在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信号及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只穿线,不结扎,常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依布硒啉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依布硒啉溶液5 mg/kg。每组各取8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及P1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 结果三组大鼠间HMGB1、丙二醛、SOD、AST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3.755、73.023、99.220、110.439、120.557,P均<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的HMGB1[(9.2 ± 2.7)、(5.5 ± 1.1)、(2.2 ± 0.3)U/L]、丙二醛[(7.2 ± 0.4)、(5.6 ± 0.7)、(4.1 ± 0.9)μmol/L]、AST [(1 011 ± 226)、(813 ± 82)、(671 ± 60)U/L]及LDH [(2 783 ± 674)、(2 043 ± 489)、(1 528 ± 524)U/L]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SOD水平[(249 ± 28)、(149 ± 10)、(172 ± 17)kU/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 0.05)。三组大鼠间的凋亡指数(F = 139.942,P < 0.001)、GRP78蛋白表达(F = 177.846,P < 0.001)及P13K/Akt磷酸化水平(F = 86.286,P < 0.001)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依布硒啉组凋亡指数[(38.1 ± 4.6)、(25.4 ± 3.9)、(8.2 ± 1.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R组更高(P均< 0.05)。 结论依布硒啉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内质网应激,可能与调节P1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窥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找到面神经主干,根据肿瘤位置解剖相应分支,行肿瘤及区域性腮腺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来评价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以及术区麻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耳后小切口径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切口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8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11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2d体温≥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的39例(35%)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脾窝积血、积液及其他部位感染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结论: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给新斯的明20 μg/kg (N20)、35 μg/kg (N35)、50 μg/kg (N50)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并测定各组TOF0.70的时间。结果: 新斯的明20 μg/kg产生的肌松恢复弱于35 μg/kg和50 μg/kg。而35 μg/kg和50 μg/kg所产生的肌松拮抗效果相似。结论: 新斯的明剂量由20 μg/kg增加到50 μg/kg时,肌松拮抗加快,35 μg/kg为较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57.
山茱萸作为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较大。然而管理不善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山茱萸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为生产优质山茱萸药材,本文在常规山茱萸栽培技术基础上,对其栽培选地、优良种质选育、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茱萸适宜生态因子及潜在种植产区,汇总了山茱萸优良品种,系统总结了山茱萸科学施肥及种植方法,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了山茱萸无公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优质山茱萸药材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沈亮言  方才 《安徽医药》2011,15(4):483-485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罗库溴铵对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观察组(R2组和R3组)和对照组(C2组和C3组),每组15例。设定异丙酚初始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为4.0 mg·L-1,当患者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1时置入喉罩,机械通气,调节异丙酚靶控浓度,使Ce维持在2.0 mg·L-1或3.0μg·L-1,达到靶浓度后稳定20 min,R2、R3组静脉注射2倍半数有效量(ED95)的罗库溴铵0.6 mg.kg-1,C2、C3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于异丙酚诱导前即刻(T1)、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即刻(T2)、TOF消失为0时(T3)、TOF的第一个肌颤搐恢复到5%时(T4)记录BIS值,并记录R2、R3组TOF恢复到T3、T4两个时点所需的时间。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C2、C3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T3、T4时R2组BIS值明显下降(P0.05),但R3、C2和C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C2组与R3、C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无明显影响,但罗库溴铵对BIS值的影响却与镇静深度有关,异丙酚靶控浓度维持在2.0 mg·L-1较浅的镇静状态下,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可引起BIS数值的下降,而在3.0 mg·L-1较深的镇静状态下,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对BIS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60.
沈亮言  刘红霞 《安徽医学》2018,39(12):1484-1486
目的 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其对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0例。根据硬膜外导管的刻度,使其退出硬膜外腔至黄韧带,D组产妇通过其导管注入地塞米松1 mL(5 mg)和生理盐水3 mL的混合液,边退管,边注药,直至皮下组织。同样方法,C组产妇于硬膜外导管注入生理盐水4 mL。随访3 d内产妇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分娩镇痛后,C、D组产妇腰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4.63%和17.69%,两组产妇腰背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疼痛产妇的疼痛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并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