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梅花为我国传统药材,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梅原产中国,其栽培应用历史悠久,品种复杂繁多,现代研究将梅分为果梅与花梅两类,品种达数百个之多。但关于古代文献中统究竟以何种颜色梅花入药为佳,以及药用梅花类群与植物系统学的关联性等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为正本清源,笔者对历代本草中梅花的基原、品质与产地变迁进行了考证,发现传统的药用梅花主要为绿萼梅和白梅花,并得出药用梅花来自真梅系花梅,其中绿萼梅属于绿萼品种群,药用白梅花则对应玉蝶品种群及单瓣品种群的结论。梅的产地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生汉中川谷”,即今陕西南部地区。宋代之后,由于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梅的产地从陕西不断南移至长江、洞庭湖区域;至明清时期,广东、海南地区也有梅的分布的报道。至近现代,受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及城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药用梅花的产区已由四川及江浙一带,逐步变迁至目前的安徽皖南地区。该文对药用梅花的基原考证及产地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为梅花的正本清源、药用梅花类群的明确和其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采用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研究鬼鲉肝脏提取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免疫器官重量法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绵羊红细胞免疫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NF-a、IL-1b、IL-2、IL-6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周期。结果 鬼鲉肝脏提取物可以减缓免疫低下小鼠体重的下降趋势,减少免疫低下小鼠脾脏和胸腺的损伤,促进免疫低下小鼠脾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可以增加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并且可以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和血清中TNF-a、IL-1b、IL-2、IL-6的含量。结论 鬼鲉肝脏提取物可以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为综合利用鬼鲉这一生物资源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华佗健聪汤对Aβ所致老年痴呆的大鼠行为学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用凝聚态Aβ1-42定向注射22月龄DD大鼠右侧海马CA1区制备出AD动物模型,分别观察正常组、假损伤组、模型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记录定位航行实验的游泳时间,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定位航行时间亦比模型组大为缩短,尤其是预防组大鼠,在测试其学习能力的定位航行时间Ⅱ时,表现非常突出,成绩优于正常组。结论:本方对Aβ所致老年痴呆的大鼠有显著的益智作用,其预防性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4.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1];其地上部分仅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2-3]。作者已报道川芎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4],进一步研究,又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为阿魏酸(1),大豆素(2),aurantiamide acetate(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川芎地上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e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其地上部分仅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旧引。  相似文献   
26.
卷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卷丹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卷丹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王百合苷A(1),王百合苷C(2),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3),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25R,26R)-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25R,26R)-17α-羟基-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腺嘌呤核苷(9),小檗碱(10)。结论:除化合物1,3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0为首次从百合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建立江苏菊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5nm;柱温:30℃;进样体积20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14个共有峰构成江苏菊花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确定了菊花HPLC中相对保留时间12.0min为绿原酸(CA)专属吸收峰(1号),相对保留时间29.3min为木犀草素(L)专属吸收峰(2号),相对保留时间46.2min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DG)专属吸收峰(6号),相对保留时间64.4min为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AG)专属吸收峰(8号),相对保留时间70.6min为金合欢素-7-O-(6″-O-鼠李糖)-β-D-葡萄糖苷(ARG)专属吸收峰(9号)。10个不同产地江苏菊花样品HPLC指纹图谱有很大的相似,相似度为0.94~0.9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江苏菊花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8.
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5-羟基-8-甲氧基补骨酯素(5-hydroxy-8-methoxypsoralen,4)、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ylmonopalmitate,5)、L-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6)、琥珀酸(succinic acid,7)、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vanill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8)、香草酸(vanillic acid,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4、5、6、8和9为首次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不同品种葛根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不同品种葛根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甲醇-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测葛根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柴葛、粉葛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葛根素峰分离度提高,峰形改善;葛根素0.204~2.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8.7%(n=5),精密度RSD=0.86%.总黄酮浓度在4.08~16.3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葛根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采用荧光脂质体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PL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方法 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等为主要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超声-膜挤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冷冻干燥的联用技术制备包封羧基荧光素的脂质体;利用PLA2能水解磷脂破坏脂质体造成羧基荧光素渗漏的原理,将药物、PLA2和荧光脂质体共同温孵,检测从脂质体渗漏的羧基荧光索的荧光强度,该强度反映药物对PLA2的抑制强度.结果 芍药甘草汤、甘草、甘草酸和对照药氯丙嗪对PLA2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芍抑制作用较弱,而芍药苷几乎无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复方对PLA2的抑制作用强于单味甘草和白芍.结论 芍药甘草汤对PLA2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白芍与甘草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