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通过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采集脑功能数据,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探讨医学生群体中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之间的脑功能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从在读医学研究生中招募健康被试20名和符合CFS诊断的患病被试20例,对所有被试进行临床症状对应的量表评价和脑功能MRI检查,对比健康被试与CFS患者之间不同的脑功能激活状态,发现差异脑区,将差异脑区的ReHo强度值与临床症状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CFS组在右侧丘脑和旁扣带脑回出现ReHo增高,而在双侧的颞中回出现ReHo降低。CFS组ReHo增高脑区的强度值与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其中右侧丘脑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存在正相关(r=0.7128,P=0.0004),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存在正相关(r=0.4303,P=0.0498),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存在正相关(r=0.4924,P=0.0274),右侧旁扣带脑回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存在负相关(r=-0.4510,P=0.0460),...  相似文献   
32.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主要采用针刺、艾灸、推拿、中药药浴、经皮穴位电刺激及耳穴贴压等方法, 或单独应用, 或综合运用, 或与内服中药联用, 可根据患者病情及依从性选择合适的疗法, 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制宜的独特优势。现有研究仍需进一步形成规范、公认的诊疗体系, 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 算法探索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 算法分析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83篇,拆分灸法腧穴处方96个,涉及腧穴41个,特定穴28个,腧穴应用总频次395次,应用温和灸、温针灸、隔药灸等灸法10项。灸法治疗CFS的核心腧穴为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脾俞、肾俞、心俞、肝俞、肺俞。腧穴处方具有以补虚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腧穴归属以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腧穴分布以背部和胸腹部为主的特点。其中,“神阙”是应用最多的单穴处方;“关元+气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肝俞+心俞+肺俞”为多穴处方中的核心处方,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进行加减配伍。结论:通过运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对灸法治疗CFS选穴规律进行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和模型组采用负重强迫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造模28 d,电针组于造模14 d后对大鼠进行电针治疗,选取双侧感觉区、百会穴、宁神穴,连续治疗14 d,模型组给予相同时间的捆绑,不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0和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NF-α和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IFN-γ含量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的血清TNF-α和IL-10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CF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5.
张淼  马帅  张思琪  杨添淞 《世界中医药》2024,(1):120-123+127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先天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而自噬的激活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炎症。针刺对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显著,且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能抑制中枢性炎症、激活自噬功能、调节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干预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0)g的雄性清洁型Wistar大鼠61只,分为空白组(11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和急性应激相结合方法连续干预10 d制备IBS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通过腹壁撤回反射半定量评分结合应激后大便颗粒数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筛选制备成功的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天枢组(10只)和上巨虚组(10只);天枢组毫针直刺3 mm,上巨虚组毫针直刺5 mm,分别连接电针;模型组同电针组每天抓取并束缚固定20 min,不针刺;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在浅麻状态下,运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不同扩张压力下诱发腹外斜肌放电所产生相对应的结肠痛敏阈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P含量以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远端结肠中SP-神经激肽1型受体(NK-1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痛敏阈值明显降低,血清SP含量以及远端结肠NK-1R受体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干预治疗后结肠痛敏阈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SP含量以及远端结肠NK-1R受体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可以通过降低血清SP含量和结肠SP受体NK-1R表达,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痛敏阈值,调节肠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7.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PSD的现代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病原因主要与一般因素、病变位置、疾病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有社会心理应激机制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两种学说,其中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障碍、炎症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异常等。针刺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SD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中主要采用常规针刺、头针、电针、眼针、揿针、耳针等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