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汉果、五倍子、乌梅、黄连、连翘6种中药对PDR-AB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单用中药、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用前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结果:PDR-AB对乌梅、罗汉果、醋五味子、黄连、五倍子、连翘等6种中药均无耐药性,所选中药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6种中药中五倍子单独用药的MIC50为5.29 mg/ml,抑菌活性高于其他中药。6种中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后各中药的MIC50均降低,抑菌活性高于联用前,联用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12~33.26μg/ml,MIC50为0.91μg/ml,MIC90为9.95μg/ml。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2.
建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阳市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和防氟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8~12岁儿童尿中氟含量,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调查,病区改水前后居民户饮用水中氟含量,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结果地氟病区8~12岁人群中未发现氟斑牙,尿氟均值为0.79mg/L,但仍有个别儿童尿氟较高。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19.72%。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结论被调查的高氟病区各项指标比改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高氟病区村降氟改水措施较巩固,也进一步证实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需有维修资金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03.
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的外科修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二尖瓣脱垂的外科修复经验,方法:对44例二尖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44例患者中风湿性2例,非风湿性42例(2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关不全中度24例,重度20例,腱索断裂或缺如12例,腱索过长32例,其中多根腱索过长6例,治疗行腱索移植10例,健索缩短25例(多根腱索短6例),人工腱索1例,瓣叶折叠3例,瓣叶切除5例,同时行瓣裂缝合8例,瓣环成形28例(后环缝缩14例),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风湿性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左心房血栓再次手术行瓣膜替换,二尖瓣功能正常34例(77.8%),基本正常6(13.6%),残留轻至中度关闭不全3例(6.8%),随访1-18例(平均6.5年),效果良好,结论:外科修复治疗二尖瓣脱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人工瓣环成形术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C"型人工硬环成型组(A组)和改良De Vega组(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等指标;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LVEF、PASP和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情况均有显著改善,A组患者术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PASP和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在术后随访的3年时间内,A组出现3例反流患者,反流量为(8.64±1.51)ml;B组出现4例反流患者,反流量为(12.21±2.04)ml;A组患者术后反流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其中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后处理及其联合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1组)、乌司他丁后处理组(U2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U3组).U1组进行乌司他丁预处理:于气管插管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经中心静脉输注乌司他丁500~ 1000 U·kg-1·min-1(剂量20000U/kg),U2组进行乌司他丁后处理:于主动脉开放前5~7 min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乌司他丁4000~5000 U·kg-1·min-1(剂量l0000U/kg),U3组进行乌司他丁预处理联合后处理,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45 min和术毕时采集动脉血样,分离血浆,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l( sTNF-R1)浓度.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 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测定TNF-α、Bcl-2、Bax、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Bcl-2/Bax比率)和凋亡指数(AI).结果 与C组比较,U1组、U2组和U3组血浆TNF-α和sTNF-R1的浓度及AI降低,心肌组织TNF-α、Bax、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率升高(P<0.05);与U1组和U2组比较,U3组血浆TNF-α和sTNF-R1的浓度和AI降低,心肌组织TNF-α、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率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后处理可抑制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联合预处理时其效应增强,其机制与平衡心肌细胞Bcl-2与Bax表达及下调TNF-α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变化,比较二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方法]连续152例病人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术,平均年龄62(S=21)岁,范围39~80岁,平均每例搭桥2.7(1~5)支,平均CPB时间113(S=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6(S=31)min.围术期9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测定cTnⅠ与CK-MB,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cTnⅠ与CK-MB均于主动阻断钳开放后就明显升高,开放后10 h达峰值,分别为(0.72±0.33)μg/L与(56.3±28.6)IU/L.CK-MB术后5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TnⅠ术后10 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1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PMI)患者术后各时间点cTnⅠ均显著高于无PMI者,术后10 h达峰值,为(3.96±1.73)μg/L,且术后10 d仍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为(1.23±0.65)μg/L;13例中有7例术后因PMI而死亡.而无PMI者,无一例因心脏原因死亡.[结论]cTnⅠ与CK-MB在CABG术后前期的动态变化相似,但cTnⅠ高于正常值的时间长,对心肌缺血损伤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因此cTnⅠ诊断心肌损伤的晚期敏感性高于CK-MB.而且,围术期cTnⅠ的检测也是预测CABG术后PM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的情况,分析治疗中断的原因,了解3年后的患者现状。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地貌和人口密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患者较多、结核病管理比较规范的蒙城县、太和县等10个县,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疗程内中断治疗≥2个月的19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3年后再对这些患者回访调查,了解患者的存活现状。结果被调查的198例涂阳患者中初治涂阳158例,复治涂阳40例,中断前接受治疗小于等于60 d的146例,占73.7%,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106例、经济困难75例、自认已治好55例、外出打工21例、距离远不方便就诊19例、不愿别人知道及不愿治疗15例、受其他医师意见影响8例、其他原因7例。3年后回访到182名患者或其家属,调查显示规则治疗完成疗程存活率97.2%(69/71)、未完成疗程或不规则治疗存活率78.4%(29/37)、未治疗存活率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P=0.000)。结论中断治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而且在2个月之内停药比例最高,规则治疗完成疗程组的3年后的存活率要高于未完成疗程或不规则治疗组以及未治疗组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高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已发现一些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质,以及可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信号通道及调控机制。本文就主动脉夹层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中药清开灵、双黄连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取分离自临床标本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建立耐药菌模型,并将实验菌液以5×10~5cfu/ml接种量预加到试管中;配制清开灵、双黄连、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液,按药物不同组合和药物作用时间的不同进行实验分组,并采用对倍稀释法分别加入到含有实验菌液的相应试管中,35℃培养24h,肉眼观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清开灵、双黄连、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分别是31.25ml/L、7.5g/L、117mg/L,清开灵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至最佳效应组合时,二者MIC分别降低了93.76%和75%;双黄连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至最佳效应组合时,二者MIC分别降低了75%和87.52%。结论清开灵注射剂和双黄连粉针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抑制作用,两药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的敏感性,尤其以中药作用6h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0.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后早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后常有左心室功能恶化,有作者推测术中二尖瓣结构的破坏是导致术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瓣下结构的影响。方法:总结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26例,其中部分保留22例为二尖瓣狭窄,完全保留4例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结果:与同期完全切除的26例(均为二尖瓣狭窄)比较,保留瓣下结构者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左心房缩小较明显,未发生左心室破裂。其余5项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完全保留瓣下结构,其中将人工瓣置入二尖瓣口内更为简便安全。部分二尖瓣狭窄者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而瓣叶和瓣下结构病变严重者则应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