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癌毒病机理论是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癌毒病机辨治体系,其以癌毒为中心,阐述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为肿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指导。癌毒病机理论认为,卵巢癌的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瘀、湿、毒,其中,以瘀为主,而夹毒。其核心病机为肝肾两虚,湿浊瘀毒。病机演变过程始于肝肾两虚,继而精、气、血亏虚,脉道失养,因虚致瘀,阻滞气机,津液失布,湿浊内生,湿瘀互结,癌毒内生,癌毒损正,又加重肝肾两虚。临床治疗上,当以抗癌解毒为核心,祛瘀消癥为关键,利湿化浊为要点,培补肝肾为根本。以癌毒病机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卵巢癌的病理因素、核心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及治则治法,以期为卵巢癌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和评价以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Th2、T-bet和GATA-3基因表达及中西医诊断标准为主建立的多变量指标,作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选用免疫抑制剂或雄激素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5例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 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T-bet和GATA-3基因表达, 并以免疫抑制剂和雄激素有效病例做Logistic回归方程及ROC曲线分析。 结果 (1)按SPSS的ROC曲线模型, 设定假阳性率为0.10, 取P值为0.832, 若P值≥0.832时, 判定患者为免疫紊乱状态, 应加用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若P值< 0.832时, 判定患者为骨髓衰竭状态, 应加用雄激素治疗。(2)提出AA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大致分为以异常免疫为主和以骨髓衰竭为主两个阶段, 以异常免疫为主应加用IST治疗;以骨髓衰竭为主应加用雄激素治疗。 结论 上述预测方法可判断AA患者处于以异常免疫为主或以骨髓衰竭为主状态, 指导免疫抑制剂或雄激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18导心电图在老年客户心脏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0例进行心脏体检的老年客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12导心电图,观察组采用18导心电图。比较两组客户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漏诊率及客户对心电图检查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客户心脏体检做18导心电图能更全面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有效避免漏诊,便于发现心脏隐患,降低疾病风险,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64.
王军花  李柳  王永波 《江西医药》2021,56(6):734-736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CNV患者,于结膜下(0.2mg)及角膜基质(0.2mg)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1次.观察CNV形态及面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7d、3个月,所有患者患眼的睫状充血、新生血管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7d、3个月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1d(P<0.05),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大于治疗前1d(P<0.05);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及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CNV患者的疗效显著,对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5.
山茱萸炮制增效活性部位对老年小鼠大脑衰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茱萸炮制增效活性部位对老年小鼠大脑衰老的影响。方法:取青年组、老年组、用药组(山茱萸制品几种溶剂萃取部位)小鼠的大脑,检测脑匀浆T-AOC、SOD、NO、T-NOS、ChAT、AChE等指标。结果:老年组与青年对照组相比,ChAT、SOD、AChE、T-AOC、NO、T-NOS等指标差异显著,而用药组尤其是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几组数值均与老年组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结论:山茱萸炮制增效活性部位对老年小鼠大脑衰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益智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缺氧微环境下仙连解毒方对含溴结构域蛋白4(Brd4)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缺氧培养箱或常氧培养箱中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给予仙连解毒方(0.8、1、1.2、1.6、3.2、6.4、12.8 g·L-1)干预细胞48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检测仙连解毒方(1.25、2.5、5 g·L-1)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rd4及其下游蛋白如c-核蛋白类基因(c-Myc)、六亚甲基双乙酰胺诱导蛋白1(HEXIM1)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仙连解毒方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0.8、1、1.2、1.6、3.2、6.4、12.8 g·L-1)组均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活力(P<0.05,P<0.01),且缺氧培养下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常氧培养组。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25、2.5、5 g·L-1)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多(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25、2.5、5 g·L-1)组细胞克隆数减少,E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25、2.5、5 g·L-1)组细胞内Brd4、c-Myc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EXIM1表达升高(P<0.05,P<0.01);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 缺氧微环境下仙连解毒方可抑制Brd4调控的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从治学、临床、教学、医德等方面探讨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的行医治学之路.  相似文献   
68.
<正>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 patients treated mainly with Chinese Kidney(Shen)-invigorating drugs(CKID) combined with anti-lymphocyte globulin (ALG) or 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Methods:Twenty-seven VSAA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SID+ALG/ ATG therapy in conjunction with cyclosporine A,androgen,hemopoietic growth factor,etc.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some factors(age of patients,course of illness,blood and bone marrow figures, etc.) were analyzed.Results:In the 25 evaluated VSAA patients who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over 1 year,9 patients(36.0%) were basically cured,5(20.0%) remitted,6(24.0%) were markedly improved,and 5(20.0%) were treated in vain,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ing 80.0%(20/25).Better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shown in patients newly diagnosed with VSAA,of male sex(P=0.037),20 years old(P=0.045), with an illness course≤1 month(P=0.048),with peripheral neutrophil count0.1×10~9/L(P=0.023),and with reticulocyte count10×10~9/L(P=0.002).Platelet count(P=0.620) and bone marrow lymphocyte percentage (P=0.736)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Multi-factor analysis by the Kaplan-Meier procedure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urvival showed that rather longer survival times occurred in patients20 years old,with peripheral neutrophil count≤0.1×10~9/L,reticulocyte count10×10~9/L,and platelet count10×10~9/L(all P=0.0001).Bone marrow 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the initiation time of ALG/ATG application (from onset of the illness)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atients' survival time(P=0.085 and P=0.935, respectively).Conclusions:CSKD+ALG/ATG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VSAA could enhance the current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levate patients' survival rate.Conditions including male sex,age20 years,illness course1 month,neutrophil count0.1×10~9/L,and reticulocyte count10×10~9/L are the likely effective indices for predicting favorabl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in newly diagnosed VSAA patients.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学机制,并寻找AA疗效预测指标,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研究主要观察应用以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外周血象变化,观察总例数达85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AA后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61.2%,重型再障(SAA)和轻型再障(mA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和91.7%;中西医结合治疗AA后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外周血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1),且肾阳虚组外周血象恢复明显优于肾阴虚组(P0.01);中西医结合再障治疗前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患者CD3+、CD3+CD8+、CD45RO+、CD4+CD45RO+、CD8+CD45RO+、Th1/Th2明显升高(P0.05,P0.01),CD3-CD19+、CD3-CD16+C56+、CD3+CD8+HLA-DR+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肾阳虚组免疫功能恢复明显优于肾阴虚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肾阳虚和肾阴虚组的CD3+CD8+、CD3+HLA-DR+、CD8+CD45RO+变化显著。结论:①再障患者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出现异常变化;②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方法疗效可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促进造血恢复;③CD3+CD8+、CD3+CD8+HLA-DR+、CD8+CD45RO+可能作为再障疗效评价的指标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中药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治疗的MDS-RCMD患者308例,均经青黄散为主方案治疗.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原始细胞、染色体核型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08例患者治疗后ANC、Hb和Pl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按照2006年国际工作组关于改变MDS自然病程的疗效标准,Hb与ANC、Hb与Plt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NC与Pl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8例MDS-RCMD患者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23例(7.5%)、163例(52.9%)、73例(23.7%)、49例(15.9%).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染色体预后等级的不同进行分组,遗传学预后好的一组疗效好于预后差的一组(P<0.05).结论 以青黄散加补脾益肾中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MDS-RCMD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方案对红系改善作用强于其他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