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衡  张世强  李一鹏  李增炎  侯志勇 《临床荟萃》2007,22(14):1052-1053
患者,女,74岁,体质量52公斤。主因右髋摔伤伴活动受限20小时入院。患者神清语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时血压21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X线片提示:右股骨颈骨折,心肺等功能检查以及肝、肾、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后调整一般内科情况,积极控制血压,待内科情况改善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髋关节单头置换术。麻醉前监测血压为149/70 mm Hg,心率75次/min,血氧饱和度100%。麻醉顺利,术中处理好股骨髓腔注入骨水泥并安装假体柄后约1分钟,患者血压突然降至45/40 mm Hg,立即给予多巴胺、麻黄素、阿托品静脉注射,患…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迟发感染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24例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患者细菌学检查、临床表现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迟发感染骨折不愈合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革兰阴性杆菌6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达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达100.0%。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较普遍。结论本组调查的迟发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于革兰阴性杆菌,患者除积极的外科治疗外,应以细菌学报告为依据,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Ⅰ期开放植骨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总结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3例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6岁。骨缺损1.5~4cm,平均2.5cm。采用患处换药、清创、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清创后Ⅰ期行自体松质骨开放植骨,骨条直径〈5mm。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术后平均用药21d。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移植骨条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13周。所有骨缺损处经植骨后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6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者。结论Ⅰ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简单可行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疗程、简化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胫腓骨骨折带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及临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带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闭合复位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126例,比较胫腓骨骨折中使用带锁髓内钉组与微创经皮钢板组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完全负重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X线暴露次数、Johner-Wruhs评价、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具有手术不剥离骨膜、创伤小等优点,带锁髓内钉适合胫骨干及胫骨多段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对胫骨干或远端的骨折都适合。  相似文献   
25.
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随访41例手术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的疗效。方法 1岁以内20例行单纯切开复位术,1~5岁20例行Eyre-Brook术,7岁1例行Eyrt-Booke加Grice距下关节外融合术;随访最长12年,最短2年,平均7年。结果 全部良好,无1例需再次矫治。结论 先天性垂直距骨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神经肌肉性异常,必须详细全面检查。早期一次手术矫正可取得较好的效果,Kodros改良的Adelaar疗效评  相似文献   
26.
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通过对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后的临床观察,评价其在长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长骨骨折2126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089例。胫腓骨骨折共603例;左侧237例,右侧331例,双侧3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闭合骨折511例,按AO分型:A型134例,B型137例,C型240例;开放骨折9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63例、Ⅱ型29例。股骨骨折共360例;左侧136例,右侧205例,双侧19例。其中闭合骨折319例,按AO分型:A型103例,B型25例,C型191例;开放骨折41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35例,Ⅱ型6例。肱骨骨折共126例;左侧49例,右侧71例,双侧6例。其中闭合骨折113例,按AO分型:A型64例,B型25例,C型24例;开放骨折13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年(1至8年),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骨愈合率为93%,并发症发生率中骨折不愈合率为7%,感染率为3%,脂肪栓塞为2%,断钉为2%,医原性骨折为1.3%,胫骨髓内钉并发膝关节痛为35%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长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机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病死率。随着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股骨转子间骨折越来越趋向于手术治疗。本文就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骨折特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平均发生年龄较高,骨质疏松症是其主要原因,且多数患者并存内科疾病。董纪元等[1]随访了手术治疗的149例患者,112例患有内科疾病(75.2%),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97例次(86.6%),依次为脑神经、呼…  相似文献   
28.
跟腱是人体中最长和最强大的肌腱.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纤维构成,长约15cm,以跟骨结节上方3~6啪为最窄.跟腱断裂后造成患肢提踵无力,跖屈无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跟腱修复对维护正常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依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脱位者15例,三部分骨折脱位者29例,四部分骨折脱位者21例;T型钢板固定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T型钢板固定54例,随访时间1.0~5.0年,平均2.5年,采用黄公怡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二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100%;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79%、肱骨头坏死率25%;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60%、肱骨头坏死率53%。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随访0.5~5.0年,平均1.5年。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评估,结果平均25.6分,27分以上1例,24~27分8例,18~23分2例,<18分0例,优良率达82%;11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9.0分、功能方面平均为8.2分、肌力和运动方面平均为7.5分。结论T型钢板用于二部分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三、四部分骨折脱位满意率低,肱骨头坏死率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膝关节脱位在临床中并不多见 ,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0 6 % ,强大外力造成的脱位 ,必然有韧带的损伤 ,其中32 %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1] ,甚至还可以引起骨折。我科于 2 0 0 0年 11月收治一例开放性膝关节后脱位 ,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急诊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韧带修补 ,骨折内固定术 ,治疗满意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38岁 ,主因右膝部外伤、疼痛、肿胀、出血 ,不能活动 3h于 2 0 0 0年 11月 2 0日入院。患者骑摩托车与一辆机动三轮相撞 ,当即感右膝及右小腿剧痛 ,下肢畸形、出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