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皮半螺纹钛质空心螺钉固定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但植入螺钉位置不准确时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损伤[1-2].目前大多数医生使用X线片成像设备术中引导来完成骶髂关节分离的经皮螺钉固定.入口位、出口位和侧位被认为是术中定位螺钉植入位置的较好方法.但当螺钉自骶骨翼斜坡突破时,螺钉的误置可能伤及骶骨翼斜坡前方的神经血管.目前多采用术中投照骨盆侧位后以螺钉钉头位于髂骨高密度线后方认为螺钉没有自前方突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此方法的可靠性有待商榷,故设计此实验进行CT测量以验证此方法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2.
 1982年,Lourie首次报告骶骨不全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IF) SIF 是一种应力性骨折袁与创伤性骶骨 骨折不同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袁SIF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遥 目前袁学者们已认识到SIF 是引起老年人袁尤其是女性下腰 痛的一个独立病种遥近年来袁不断发展的新技术虽然对SIF 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袁但SIF 的漏诊率、误诊率仍极高。学者们对其认识不足遥本文就SI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急救与内固定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常合并严重出血、休克、腹腔或盆腔重要脏器损伤,并发症发生较为多见,死亡率达10.2%[1].易出现骨不连结、畸形愈合及慢性疼痛等后遗症.早期复位固定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现就骨盆骨折急救与内固定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能灌注液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兔18只,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8只SD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能灌注液保护组(高能组)。建立左后离断肢体模型,高能组于缺血时、再灌注时给予高能灌注液灌注,于2、4、8、12 h于胫骨前肌取材,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Na+-K+-ATP酶、Ca2+-ATP酶,湿重/干重比值,光镜下观察大体结构变化。[结果]各项指标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三组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高能组明显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更加明显。[结论]高能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不同环节进行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是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保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加拉力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42侧),其中Sanders分型II型23侧,III型17侧,IV型2侧.术后4周拔除外露克氏针,术后6~12个月去除拉力螺纹钉.结果:术后并发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清创换药后,局麻下直接缝合治愈.术后随访8.5~25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外形及高度恢复满意,但部分患者跟骨宽度恢复不满意.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本组90~100分18侧,80~90分12侧,70~80分9侧,60~70分3侧.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软组织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侧卧位置入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22例,女6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年龄21~46岁,平均37.3岁.根据AO分型:A1型4例,A2型5例,A3型4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40~115 min),平均出血量为133 mL(90~240 mL),术中平均透视时间为103 s(54~216 s).所有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疗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4]评定:优22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无明显的术后近期并发症. 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及无需牵引床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但急诊手术患者应慎用,多发伤患者应属禁忌.  相似文献   
7.
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效果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提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观察骨密度对内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20只,测量股骨颈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值高低,将标本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两组的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将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均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行负载实验,比较两组固定的强度。结果:骨密度低的B组标本在400N载荷下的骨折位移明显大于骨密度高的A组(P<0.01),且最大负荷也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固定的强度有直接影响,骨密度值可作为预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髋臼后柱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和范围。方法 :取 2 0具骨盆标本 ,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坐骨大切迹顶点和髋臼下缘距坐骨棘基底中点的距离 ,CT垂直扫描后柱 ,测量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后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后柱表面的投影 ,将后柱分为髋臼区 ,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 ,并测量距后柱内缘 1cm处 2 .5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 :髋臼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下 (1.0± 0 .2 )cm ,髋臼下缘在坐骨棘基底中点下 (1.2± 0 .2 )cm ,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 ,后柱宽分别为 (5 0 .6± 3 .8)、(4 7.9± 3 .0 )、(4 6.1± 3 .6)、(4 1.5± 4.8)、(4 3 .5± 4.8)、(4 3 .0± 4.4)、(4 3 .2± 4.6)、(4 2 .6± 4.3 )mm ;髋臼宽分别为 (15 .4± 3 .6)、(2 0 .3± 3 .3 )、(2 3 .7± 3 .4)、(2 4.7± 3 .5 )、(2 6.0± 3 .6)、(2 4.7± 3 .0 )、(2 1.7± 4.6)、(18.3± 7.2 )mm ;在不同断面上只要进钉角度小于 10 9°均可满足螺钉放置的安全要求。结论 :危险区内不能垂直打钉 ,相对危险区内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I与X线下出现的时间以及形态的差异。方法:57名健康男孩志愿者,按年龄分成5个组,从5岁组到9岁组。每组分别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采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行右腕关节扫描及CR射片。观察尺骨远端在MRJ及X线片上的不同表现。结果:尺骨远端骺软骨在MRI下呈高信号表现,外形近似于成熟的尺骨远端,骺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最早在MRI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带,位于高信号表现的骺软骨中,平行于干骺端,此信号带在X线下不能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后在MRJ下呈粟粒状的低信号表现,位置靠近干骺端,并非骺软骨中央,骨化中心与干骺端呈两种信号强度,X线下骨化中心表现一粟粒状影。结论: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J下的出现时间较X线下早,最早在MRJ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的临时钙化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9.2±9.6)岁;骨折AO分型:A型15例,B型9例,C型9例.侧卧位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2.2±10.1)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1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71例患者术后获12 ~ 2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39.9 ±46.8) min]和术中透视时间[(191.4±78.6)s]较侧卧位组[(75.5±18.1)min、(93.3±27.1)s]长,术中出血量[(176.5±103.0)mL]较侧卧位组[(132.5±42.7) mL]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3例患者术中改为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 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无需牵引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接受X线辐射量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