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3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和影响临床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2月~2005年7月,收治陈旧性髋臼骨折37例,其中简单型骨折10例,复合型骨折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4.8d,选择Kocher—Langenbeek入路6例,髂腹沟入路1例,延长髂腹沟人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28例。手术平均耗时226min,术中平均失血l798mL。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8.9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以及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解剖复位31例,不满意4例,差2例;临床结果优21例,良9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为81.1%。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11例,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4例。结论除单纯的后壁或/和后柱、前壁与前柱骨折选择单一的入路外,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原则上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或延长的髂腹沟人路;骨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股骨头坏死与术前股骨头是否向内或向后移位并无直接关系;临床结果、手术耗时和术中失血不仅与骨折程度和损伤至手术的时间有关,而且与手术医生的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22.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1332例病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一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 共有409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1.9%,髌韧带旁入路组为28.9%。结论 髌韧带旁入路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动脉损伤很容易漏诊和延误治疗,并造成严重残废[1].2002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共收治4例下肢内固定术中并发主干动脉损伤病例.现报道并分析原因,旨在提高对这种损伤的警惕,最大限度地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及其在足运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例新鲜青壮年小腿足标本,牢固地固定胫骨,标记距骨和足舟骨,分别对足前部加载不同的负荷,使前足处于特定的不同运动状态,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值,计算距舟关节的相对三维运动值,分析距舟关节和前足的运动范围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前足相对胫骨的单一跖屈-背屈运动范围为84.1°±6.2°,内翻-外翻为61.8°±5.1°,内收-外展为49.3°±5.0°,在上述前足的单纯运动过程中,距舟关节的上述三维运动范围依次为18.3°±4.9°、32.3°±4.7°和28.37°±4.0°,分别占前足相应运动范围的21.8%、52.2%、和57.5%.结论距舟关节具有较大的三维运动范围,在前足的三维运动和足板的扭曲变形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踝关节的跖屈-背屈运动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25.
Femoralfracturesinthepresenceofotherintramedullaryimplantsareuncommon Thesefracturesaredifficulttomanageandthepresenceofotherintramedullaryimplantscreatesacomplexproblem Therateofthesefractureshasincreasedduetoanincreaseinthenumberofpatientshavingtota…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先天性A2型短指(趾)症的矫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例(4指)先天性A2型短指(趾)症患者的示指,在中节指骨由尺侧向桡侧行三角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进行功能锻炼.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4个月和5年,示指畸形得到明显矫正,远指间关节屈曲活动30°,能持物.患者及家属对手指外形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 先天性A2型短指(趾)症通过矫形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手部畸形,获得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orthopaedic treatment of type A2 congenital brachydactyly and its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Two cases (4 index fingers) of type A2 congenital brachydactyly were treated by wedge osteotomy in the middle phalanx with the bottom margin on the ulnar side. The finger was fixed with K-wires for six weeks followed by functional exercise. Results Follow-up period was 4 months for one case and 5 years for the other. Deformity of the index fingers was corrected. Range of motion of 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 averaged 30°. Pinch and grip was stable.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fingers. Conclusion Orthopaedic treatment of type A2 congenital brachydactyly can lead to good appearance and bett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2006年9月用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其中PFN治疗组27例,Fixion PF钉组21例。比较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3~22个月),骨折均愈合。Fixion PF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小于PFN组(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出血和引流量、离床和弃拐时间、骨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昴元统计学意义。结论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但Fixion PF钉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均匀,远端不需锁定,近端加用股骨头栓钉能增加股骨头松质骨密度和固定强度,增加抗旋转能力,较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但对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测量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382名正常成人的肱骨颈干角。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并以测得的正常成人肱骨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作为参考值,将患者分为内翻复位组(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上限)。随访指标包括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变化、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并发症等。结果 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为136.1°±4.5°,双侧95%参考值范围127.2°~144.9°。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3.8个月。内翻复位组29例、正常重建组90例、外翻复位组9例。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70.3分、77.2分和73.2分, VAS评分分别平均为2.8分、1.8分和2.1分,肱骨头内翻角度分别平均为4.2°、1.6°和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14.4%和22.2%。正常重建组在功能恢复、VAS评分、术后肱骨头内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结论 术中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内固定稳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内固定失败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肱骨头内翻复位易导致肱骨头进行性内翻及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