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例1 女,37岁.因反复发作心慌14年,加重2天,于1987年12月13日入院.心慌发作时,血压山平时的16/9.2kPa 降至11.3/8kPa,不经治疗心慌可自行终止。曾两次住我院,均诊断为空性心动过速.用西地兰、心得安、心得宁、溴苄胺、双异丙吡胺、安他心、大仑丁、普鲁卡因酰胺和利多卡因等治疗均无效。出院后,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每周至少3次。频繁时可每日3~7次,持续时间可由数分钟至3天。短阵发作时仍可工作,发作间期如正常人。多次查血沉、抗0、粘蛋白、电解质和行心脏 X 线摄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患儿性别、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否为确诊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母婴ABO血型不相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01例,通过血清学3项试验诊断是否为ABO-HDN,并通过χ^2检验、分层χ^2检验、Bonferroni校正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1例病例中ABO-HDN确诊率为69.97%(1750/2501),其中女婴确诊率为74.18%(859/1158),高于男婴的66.34%(891/1343,P<0.001),分层χ^2检验中只有日龄<4d组男女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患儿血型A型确诊率(79.66%)高于B型(71.05%),包括母婴血型模式O-A(84.71%)高于O-B(76.46%),B-A(10.00%)高于A-B(1.23%);日龄<4d、4~7d和>7d3组患儿确诊率分别为82.08%、66.27%和46.86%,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日龄越小,确诊率越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和总胆红素水平是确诊ABO-HD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患儿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及总胆红素水平是确诊ABOHD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华军益  叶武  毛威  曾智 《医药导报》2007,26(4):362-364
目的研究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高浓度葡萄糖促脂质氧化效应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ARS法检测培养基丙二醛含量;Giemsa染色后采用光镜及电镜对凋亡细胞定性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依达拉奉可抑制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脂质氧化效应,并可拮抗高浓度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协同诱导V304凋亡。结论糖尿病状态下,高浓度葡萄糖在生物体系中产生氧化应激,促进LDL脂质氧化、协同诱导V304凋亡,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和发展,用抗自由基治疗可抑制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科室规范化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  饶莉  孙荣国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81-2683
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科室工作,切实强化医护管理,不断提升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防范诊疗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院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现代医院科室规范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传耀  曾智 《吉林中医药》2008,28(7):505-5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我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炎引起口臭的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石膏、黄连、金银花等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去卵巢Sprague-Dauley(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苯甲酸雌二醇干预治疗。放免法测定心肌梗死前和心肌梗死后4周血清雌二醇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梗死4周后心肌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细胞核蛋白雌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结果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不同剂量雌二醇干预后各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去卵巢心肌梗死组新生血管数目显著低于保留卵巢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去卵巢后雌激素干预各组,其中,雌激素替代组新生血管数目最高。各实验组雌激素受体α、β蛋白表达均有差异,雌激素替代组表达最高,去卵巢组表达最低。结论体内雌激素同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有关,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增加去卵巢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心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是调节心脏雌激素受体α、β介导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共同孵育24h、48h和72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①同一时间点,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h、48h、72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h、48h、72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②作用24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③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教学技能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教学技能体系应该由学科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临床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技能四部分组成。医学院校应加强教师心态的调整,帮助其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丰富和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A共同孵育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1同一时间点,丹参酮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 h、48 h、72 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 h、48 h、72 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2作用24 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3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孙荣国  曾智  饶莉  张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64-1865
本文结合我院临床专业化服务实践,阐明多学科融合是专业化服务的基础,并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以及资源配置与整合等方面探讨了临床专业化服务的路径与方法,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开展临床专业化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